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以患者行为与公认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别为特征的一种人格病态。常与违法犯罪有密切联系,包含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非社交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态与社会病态型人格障碍等。

患者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出现品行问题,如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曾被学校除名或被公安机关管教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其他人格障碍相同,可能是生物遗传缺陷、不良社会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生物学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有一些脑损伤和脑血管障碍,特别是额叶损害与其核心症状——冲动和抑制解除有关。
②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父母物质滥用、婚姻破裂、虐待儿童、不良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

临床特征

①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
②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
③人际关系难以持久建立。
④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易出现攻击或暴力行为。
⑤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⑥容易责怪他人,或者当他们与社会相冲突时,会对行为作似是而非的“合理化”解释。
⑦持续的易激惹。

诊断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相同,主要依据病史,需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采用临床访谈、标准的评估、自评问卷等手段辅助诊断。首先必须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同时至少存在三种或三种以上临床描述或行为证据才能诊断。

治疗

尚没有研究证实药物治疗直接有效。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最好是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如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整合,联合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社会负面影响大,治疗效果差,以预防为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