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和内心缺乏安全感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男性多于女性,约70%强迫症患者病前有强迫型人格。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其他人格障碍相同,是遗传学、心理、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

①过分疑虑及谨慎:常有不安全感,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唯恐疏忽或差错。
②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做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
③完美主义: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以致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④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⑤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⑥刻板和固执:不合情理地坚持要求他人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许他人行事也极不情愿。

诊断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同其他人格障碍类似,主要依据病史,需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采用临床访谈、标准的评估、自评问卷等手段辅助诊断。首先必须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持续到成年或终生,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②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所直接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学病理变化。
③人格显著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所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持久、泛化、固定的行为模式。
④主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智力和意识状态完好,一般没有幻觉、妄想。
⑤缺乏自知力。
⑥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⑦治疗效果欠佳。同时至少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的三种临床描述或行为证据才能诊断。

治疗和预后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小剂量使用针对性的抗强迫药(如氟伏沙明、舍曲林等)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
②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帮助患者认识个性缺陷,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行为。
总体而言,强迫型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欠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