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

以有节律、刻板、重复的异常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疾病。多由长期(1年以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最严重和难治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增高,功能相对亢进而导致。女性多于男性,随年龄增加而风险增高,老年患者容易发生且不容易恢复。5年内发生率约25%,部分不可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生风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两倍以上。

临床表现

迟发性运动障碍最早体征是舌或口唇周围的不自主运动,例如舔食、伸舌或咀嚼,以口、唇、舌、面部不自主运动最为突出,称为口-舌-颊三联征。也可以涉及其他部位的肌肉,表现形式多样,比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指划动作、肢体的不自主摇摆等。口部运动在老年人中最具特征,肢体动作在年轻患者中较常见。严重程度波动不定,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治疗措施

首先应及时停药或改用锥体外系副反应小的药物,如换用喹硫平或氯氮平可能获得改善。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和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应避免使用。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关键在于预防。抗组胺药如异丙嗪可降低受体敏感性。银杏叶提取物或维生素E等可能有效。γ-氨基丁酸能药物如地西泮(安定)、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也可能有效。严重运动障碍可试用多巴胺耗竭剂如丁苯喹嗪、利血平等,可有短期效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