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被阻断时,可能产生的类似于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表现。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所以也常被称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治疗的最初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多见,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
临床表现
①肌张力增高,出现肌肉僵直,运动不灵便、运动过缓、自发活动减少。行走时上肢的摆动减少,姿势少变,面部呈面具脸,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慢,构音障碍、憋闷感、全身肌强直。由于肌张力增高、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可引起肌肉疼痛。
②震颤,出现伸肌和屈肌的肌纤维交替收缩。最先出现于肢体的远端,以上肢多见,呈静止性震颤。
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流涎、多汗及油脂分泌增加。
治疗措施
常用处理方式为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其对震颤的效果好于对运动不能等的疗效,剂量范围是2~12毫克/天。抗胆碱能药物应该在2~3个月后逐渐停用,因为数月后类帕金森综合征可能逐渐减轻。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缓慢加量或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没有证据表明常规应用抗胆碱能药物会防止锥体外系症状发展,反而易发生抗胆碱能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