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脏损伤。

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核心抗原(HBcAg)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起损伤。肾脏细胞内也可见HBV病毒的沉积。

病理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多样,以伴/不伴系膜细胞增殖的非典型膜性肾病最为多见,也可表现为膜增殖性肾炎。免疫复合物可多部位沉积,可沉积于上皮下、内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双轨形成、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节样改变等。免疫荧光可见HBV抗原在上皮下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并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G、IgM、kappa、lambda、C3和C1q等)沉积。

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肾外表现为HBV感染引起的全身病变,HBV感染可为无症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肾脏损害与肾脏病理类型相关,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及疲乏无力等。部分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诊断

国际上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难点是确定HBV感染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中国参照1989年北京座谈会的意见,建议试用下列三条对HBV相关肾炎进行诊断:
①血清HBV抗原阳性。
②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炎,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③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三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项不能诊断。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首先控制HBV病毒复制,包括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干扰素-α。有研究在抗病毒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及免疫抑制剂治疗HBV相关性肾炎,在减少尿蛋白上有时虽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应密切监测HBV-DNA复制情况。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乙肝病毒感染及HBV相关性肾炎的预防方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