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医疗相关性感染。
在留置膀胱导管的患者中,细菌尿的发生率为3%~10%/置管日。10%~25%的细菌尿患者会发生尿路感染(UTI)。置管的持续时间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导管护理中的差错。
临床特点
发热、脓尿是导管相关性UTI中最常见的症状。定位症状可能包括:侧腰或耻骨上不适、脊肋角压痛和导管阻塞。非特异性表现包括新发谵妄或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的其他全身性表现。
诊断
置管患者具有符合UTI或全身性感染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体征及症状,并发现细菌尿。符合UTI的发现可能具有泌尿道特异性,也可能是更广泛的表现,如发热、白细胞增多、不适或脓毒症体征,此时应排除其他全身性感染的可能。
样本收集
在理想情况下,应以拔除留置导管后获取的中段尿作为尿培养样本,如果需要持续导尿,则应用新的导管获得培养样本。当此法不能实现时,应从导管端口而非引流袋获取培养样本。
抗菌治疗
应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抗菌剂。有些患者需要在获得培养结果前进行即刻治疗。此时应根据过去的培养结果、之前使用的抗菌治疗、社区中的抗菌剂耐药率和患者的抗菌剂过敏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尿革兰染色(如可行)结果也可指导经验性抗菌剂的选择。根据临床效果、感染的微生物和治疗药物,适当的疗程通常为7~14日。
导管处理
一般而言,不再需要导尿的感染患者应拔除导管并接受恰当的抗菌治疗。可能的话,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应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如果需要长期留置导管且不能行间歇性导尿术,则应在开始抗菌治疗时更换导管。
预防
对于导管相关性UTI的预防,避免不必要的导尿、插管时使用无菌技术及尽早拔除导管都至关重要。在大多数采用泌尿道导管的患者中,抗菌剂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