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主动脉内球囊与心动周期同步地充放气,增加心肌氧供、减少心肌氧耗的方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由可分离的主动脉内球囊和驱动控制台配合完成,球囊的容积为30~50毫升,工作气体采用氦气。通过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主动脉内球囊置入到降主动脉至肾动脉之间,设定充气开始于舒张期开始后主动脉瓣关闭瞬间,舒张期主动脉根部压力升高可有效增加冠脉血流和心肌氧供。球囊放气应开始于左心室收缩的等容相期间,减轻心脏做功的后负荷使得左心室收缩峰压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1958年,哈肯(Harken)首次描述了通过反搏术或加强心脏舒张来治疗左心衰竭。1961年,克劳斯(Clause)等引入了体外反搏的概念,在收缩期把血液从主动脉内吸出,在舒张期打回主动脉内,以增加冠脉血流。1962年,毛洛普洛斯(Moulopoulos)等研制了主动脉内球囊泵,描述了与心动周期同步的血管内反搏球囊。1968年,坎特罗威茨(Kantrowitz)等首次报道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心源性休克。最初,插入主动脉内球囊需要行外科手术。1980年,布雷格曼(Bregman)和卡萨雷拉(Casarella)描述了利用扩张器和鞘管经皮插入主动脉内球囊导管的方法,使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主要应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机械并发症、顽固的心肌缺血、冠心病高危患者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循环支持、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禁忌证主要包括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腹主动脉或主动脉瘤,重度主、髂动脉钙化性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严重肥胖或其他不适合经皮穿刺操作的情况。
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一项有效的循环支持措施。相对简便和迅速的置入方法,使其成为血流动力学急速恶化的危重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