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克隆性骨髓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疾病。简称JMML。

特征是粒系和单核系细胞的异常增殖,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比例<20%,伴有红系、巨核系细胞发育异常,有特征性累及RAS/MAPK通路基因的突变而无BCR-ABL基因突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标准,JMML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范畴。

发病机制

JMML发病机制较复杂,且需进一步研究阐明。大量人体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RAS/MAPK信号路径异常活化,为JMML的关键分子发病环节。JMML有遗传易感性,且JMML常与第一型神经纤维瘤(NF-1)合并发生。研究证明,NF-1患儿发生JMML的危险性增高200~500倍,而成人NF-1则无此倾向。约10%的JMML患者存在NF1突变,其中11%符合NF-1临床诊断标准。偶可发现伴有努南综合征的婴儿可发生JMML样疾病,可发现这些患儿有编码酪氨酸激酶SHP2的PTPN11基因的胚系突变,或可发现K-ras基因的胚系突变。已有研究证实JMML患儿造血细胞RAS和NF-1基因异常分别可达20%和30%。且这两种异常均为独立存在,从不发生在同一个体。经由RAS信号传导途径的生长因子失调可导致JMML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自发形成GM-CSU集落。有研究证明,JMML患儿NF1(10%)、KRAS/NRAS(25%)、PTPNll(35%)及CBL(10%)基因突变可引起RAS/MAPK通路异常活化,进而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为JMML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临床和血液学表现

JMM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早期易被误诊为病毒感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或MDS等疾病,应加以仔细鉴别。JMML患儿常有倦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多数患儿伴有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等感染以及出血表现。粒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和浸润肺、肠道、皮肤、肝、脾等多种器官组织,可导致肝、脾大及淋巴结肿大、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出血及感染等,为JMML的常见临床表现。40%~50%的患儿可发生皮肤损害,常表现为斑丘疹、黄色瘤,常常伴有肝脾肿大,合并NF-1者可见牛奶咖啡斑。

外周血为白细胞增多,中位白细胞数(25~35)×109/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原始细胞<5%,常见到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骨髓有核细胞增多伴粒系增殖,但少数患儿红系细胞可高达50%,单核细胞约占5%~10%,原始细胞可增多,但应<20%,绝无奥氏小体。可见粒系及红系发育异常。巨核细胞常减少,但无明显发育异常。

诊断

WHO关于JMML的诊断标准(2008)如下:
①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常>1.0×109/升。
②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20%。
③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

外加以下各项中两项或两项以上。
①胎儿血红蛋白(HbF)高于年龄应有值。
②外周血中有不成熟粒细胞。
③白细胞数>10×109/升。
④伴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⑤体外培养中髓系细胞对GM-CSF高度敏感。

治疗

JMML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小剂量化疗,联合化疗,干扰素等均未能取得良好疗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JMML患儿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25%~40%,同时复发率很高,可达28%~55%,但Allo-HSCT复发后可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免疫调节治疗,可使部分患儿痊愈。也有研究探讨13-顺式维A酸能产生较好疗效,需进一步扩大病例验证。因RAS信号途径的异常是JMML发病的重要机制,RAS信号通过细胞膜上的法尼基转移酶向胞浆内传导,随着基因靶向治疗的发展,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RAS信号向胞浆内传导,从而阻断RAS信号途径。期待能够在JMML的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

预后

JMML对常规化疗的疗效很差,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不及10%,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高,20%~30%的患儿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尤以转为AML-M4/M5多见,多数JMML患儿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均会迅速致命,不进行Allo-HSCT的患儿,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患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临床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等,血小板数低,初诊时年龄>2岁及HbF增高也是生存期短的主要预测指标。有研究显示纯合子Cbl基因突变的患儿有很高的自行缓解率,但一些患儿在自行缓解后又出现病情进展及移植后复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