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及/或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的出血性疾病。根据其发病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不明。约70%的患者血浆中能够检测到一种或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包括GPⅡb/Ⅲa、GPⅠb/Ⅸ、GPⅠa/Ⅱa、GP Ⅵ和Ⅴ等,其中约75%的抗GPⅡb/Ⅲa或GPⅠb/Ⅸ抗体。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或细胞毒T细胞对血小板的直接溶解是血小板破坏增多的重要原因,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和凋亡异常则导致ITP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部分患者感乏力,患者一般无脾肿大,不到3%的患者因反复发作,可有脾轻度肿大。一线治疗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为主。二线治疗可选择抗CD20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及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脾切除及细胞毒类药物。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指由其他疾病继发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除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外,还合并原发病的症状。引起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药物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肝素、奎宁等)及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