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训练

采用中小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或全身耐力的锻炼方式。

常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滑雪、跳绳、登山、中国传统形式的太极拳等。有氧训练适用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状态及长期卧床恢复期的患者,也适用于健康人的健身锻炼。

在进行有氧训练之前,应进行心肺功能评定和制定运动处方,以确定患者的最大运动强度、靶运动强度及总运动量。有氧训练的运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阈值才能产生训练效应,该强度称为靶强度,一般为40%~85%最大摄氧量(VO2max)或代谢当量(MET),或70%~85%最大心率(HRmax),需要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来确定。也可以采用的简易合理运动强度的标志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运动量是运动强度与时间的乘积。简易合适运动量标志是,运动训练次日早晨起床时有感舒适,无持续的疲劳感和其他不适感。有氧训练过程中,达到靶强度时需维持15~40分钟,运动频率一般3~5次/周。

有氧训练必须包括准备、训练和结束活动。准备活动是让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训练期的运动应激,运动强度较小,可采用牵伸、医疗体操等,也可为小强度步行。结束活动是让高度兴奋的心血管应激逐步降低,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运动方式可以与训练方式相同,但强度逐步减小,也可以包括牵伸活动。充分的准备与结束活动是防止训练意外的重要环节,对预防运动损伤也有积极的作用。

有氧训练应在自身感觉良好时进行,饭后不做剧烈运动,需穿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理想的运动环境为温度4~28℃,风速<7米/秒。寒冷和炎热气候要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在阳光下和炎热气候时剧烈运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注意相应调整运动方案。运动时如发生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有氧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如间隔4~7天以上,再开始运动时宜稍降低强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