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疾病的蠕虫统称。包括蛔虫、蛲虫、绦虫等。
病原学
蠕虫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助于身体收缩产生蠕行运动。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因易于获取食料,消化器官有部分或完全退化。体表有皮棘、吸盘、腺体开口及头、尾端的乳突感器等结构。这些结构与虫体附着、侵入及溶解组织、消化周围物质获取营养以及感觉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关。
临床特点
不同类型的肠道蠕虫所致症状不同,患者表现也轻重不一。如蛔虫寄生于肠道时,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儿童、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症状则比较多,常有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亦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猪肉绦虫感染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粪便中发现白色片状物(节片)是最常见的就医原因。
蛲虫是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型线虫,可引起蛲虫病。小儿夜间熟睡时,由于肛门括约肌比白天松弛,雌虫可爬至肛门外大量排卵,刺激皮肤产生奇痒,影响患儿的睡眠。如果雌虫在肛门外产卵后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其他炎症。
诊治方法
粪便中找到寄生虫卵或成虫是重要的诊断依据。阿苯达唑或吡喹酮等是常用的驱虫药物。
预防
大多数肠道蠕虫感染与当地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等因素相关。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传染源及其他因素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