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由主要经蜱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一种新布尼亚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以发热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国河南、湖北、山东等17个省份报道了本地病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导致死亡,病死率达10%。本病可引起人-人传播,潜伏期一般为5~15天。根据疾病进展可以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用于确诊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

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血液或血液分泌物具有传染性。户外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防治蜱虫叮咬。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