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利用人体的自身腔体和管道,先将不带放射源的施源器放置于靠近肿瘤的人体管腔内,然后再遥控放射源送入施源器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治疗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气管癌、支气管癌、直肠癌等。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最早由R.瓦尔斯坦(Rune Walstam)和U.K.亨施克(Ulrich K.Henschke)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最早使用的放射源是中低剂量率的铯-137或镭-226。60年代中叶,高剂量率的钴-60放射源也应用于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应用高剂量率后装放射治疗可以分次照射,每次仅需数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放射暴露。80年代以后,由于有更高的剂量活性,更容易小型化,铱-192放射源成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主流放射源。除了永久性粒子植入治疗,近距离治疗主要应用的都是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优点是:
①适应证广,可应用于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等各类肿瘤的近距离治疗;
②疗效好,可以单次或分次给予较大剂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大;
③近距离治疗放射源周围的剂量衰减迅速,离靶病灶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接受照射剂量迅速减少,有利于正常组织的保护;
④操作简便,对后装治疗实施者保护较好,易于推广。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缺点是:
①腔内照射射线穿透力有限,一般需要与外照射结合使用;
②由于临近放射源的组织会受到很高剂量的照射,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晚期损伤。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