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联动

一种异常的面部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主动收缩某处肌肉时,其余部位肌肉产生同步的不受意志控制的收缩。如随闭眼动作产生口角的上移,示齿动作引起眼睑的闭合等。

病因尚不清楚。面部联动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神经再生时方向错误、面神经核或核上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和兴奋性改变等有关。多继发于面神经麻痹之后,是严重的周围性面瘫常见的一种面肌运动方面的后遗症。例如,外伤性面瘫面神经因外伤断裂或轴束损伤后,原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分支(颧支)的部分再生轴束,除恢复了眼轮匝肌的神经支配,另有部分轴束在再生的行进过程中发生迷路,误入了颧肌、笑肌的支配神经,并与患侧的颧肌、笑肌发生连接。因此,每当进行闭眼,眼轮匝肌收缩的同时,颧肌与笑肌也同时发生收缩,从而引发眼-口面肌联动。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人居多。没有明显的好发季节。以一侧发病者多见,两侧同时发病者罕见。多为面神经麻痹后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当一部分面肌做随意运动时,其他部位的面肌同时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最常见的一种是当患者闭眼或眨眼时,患侧口角同步出现向外侧方向的抽动,称为口眼联动。这种病态的表情常造成患者的社交困难。这正是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就医原因。面部联动的发生率在面瘫不全恢复的患者中为9%~55%,一般发生于面瘫发生后的3个月左右,长的可以持续2年时间。

治疗主要包括手术、面部再训练、生物反馈、肉毒素注射等治疗。也可以考虑中医针灸。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及选择性肌肉切断术。手术的疗效很差,仅用于对其他非创伤性治疗无效的患者,而且疗效只是暂时性的,复发后可能症状更为严重。面部再训练是基于神经重塑的理论,通过这种训练,使得患者有意识地增加随意运动,从而减少不规则抽动。文献报道经过7个月的训练,大约可以减少60%~70%的不自主抽动。肉毒素注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药物作用时间短,患者需每3个月重复注射,一般注射2~3次症状可以完全缓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