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力功能减退或消失。1874年《沈氏尊生书》中曾按其轻重程度将听力下降分为重听和耳聋两类,但由于无明确界定标准,未被临床采用。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不能听到任何言语的极重度听力减退称为“聋”,而听力下降较轻者称为“听力减退”。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将任何听力损失都统称为“聋”。
流行病学调查
若听觉器官某部分发生病变,将出现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听力障碍。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4000万听力残疾者,1996年,WHO在多个国家进行调研后推算全球约有1.2亿听力残疾人,其中欠发达国家约7800万,发达国家约4200万,2001年增加到了2.5亿。1987年,中国进行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当时听力残疾者约为1770万人,在各类残疾人中约占34.3%。
病因及发病机制
传导性聋
由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按发病时间又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先天性聋如先天性中、外耳畸形。后天性聋如外伤引起鼓膜穿孔、耵聍栓塞、外耳道肿瘤、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和中耳乳突肿瘤等所致。
感音神经性聋
由内耳、听神经或听中枢病变引起,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性聋遗传因素引起的聋是在出生后即聋或出生后若干时间才聋。出生后聋的程度不再变化者,又分单纯内耳发育不全和伴有身体其他畸形者。后者如华登堡病。按耳聋发生的时间来划分:
①出生后若干时间才发生耳聋者为延迟型耳聋。又分为单纯耳聋和伴有身体其他畸形者。单纯耳聋为出生后发生的进行性耳聋,如家族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有身体其他畸形者,如奥尔波特病。
②孕期出现耳聋,如怀孕头三个月患风疹。其次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黄疸、智力发育迟钝、中枢性麻痹及耳聋。此外,耳毒性药物可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内耳受损害。
③产期因素引起的耳聋多因产伤、早产、产程延长等。
后天性聋包括:
①传染病性聋是因各种脑膜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等引起。
②药物中毒性聋是因应用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抗生素而引起。由于用量及个体敏感性的差异,一般多在用药后不同的时间发生渐进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③外伤性聋是由头颅外伤、爆震伤、工业噪声、气压创伤等引起的耳聋。横行颞骨骨折易伤及内耳和内耳道,造成感音神经性聋,重者全聋。
④突发性聋发病突然,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内耳血管病变引起。病毒感染和免疫因素也被认为是病因之一。
⑤老年性聋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
⑥中枢性聋是中枢病变引起的耳聋。延脑、脑桥及中脑、听觉皮层的病变也影响听力。
⑦功能性聋为非器质性聋的总称,包括癔症性聋、伪聋等。
耳聋的分级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语言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为准,即算出500、1000和2000赫兹三个频率的听阈分贝的平均数划分聋的程度:
①纯音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者为正常,27~40分贝为轻度聋,对小声说话听力有困难。
②41~55分贝为中度聋,听普通声音谈话已有困难。
③56~70分贝为中重度聋,一般影响工作和学习。
④71~90分贝为重度聋,只能听见大声喊话,儿童的言语发育明显受到影响。
⑤损失大于90分贝为极度聋,大声喊也不易听到,儿童则成聋哑。
⑥听阈超过93分贝为全聋。此种分类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可依据聋的程度安排工作、学习和福利待遇,聋童的教育等。
1997年,WHO(日内瓦)对听力残疾定义及听力损失分级做如下推荐:
成人较好耳500、1000、2000和4000赫兹四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平均值≥41分贝。
儿童(15岁以下):较好耳500、1000、2000和4000赫兹四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平均值≥31分贝。
听力损失程度分级以较好耳500、1000、2000和4000赫兹四个频率平均听阈级计算,轻度26~40分贝,中度41~60分贝,重度61~80分贝,极重度≥81分贝。
治疗及预后
传导性聋
可根据不同病因和病变采用相应的听力重建术,如鼓室成形术、镫骨手术等。也可采用骨导助听器或植入性助听装置增进听力。积极预防和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及时治疗鼻部及鼻咽部疾病。
感音神经性聋
儿童从预防入手,加强优生工作。耳毒性药物的应用应严格控制适应证与剂量,密切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孕期慎用。加强传染病和噪声职业病的预防,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制度,提高婴幼儿的保健工作,加强父母与医师的协作,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基因检测工作,争取尽早发现婴幼儿耳聋,及时进行可能的治疗或佩戴助听器,利用残余听力进行听力训练和言语教育。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需及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改善听力,并结合适当的言语康复训练,帮助其尽可能地获得较好的言语交流能力。
成人在所有的感音神经性聋中,除特发性突聋等少数病种可能好转或治愈,其他大部分感音神经性聋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致力于积极的预防工作,如噪声性聋、老年性聋、药物性聋等。助听器或植入性助听装置可被用于治疗中度和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应被逐渐推广,中国国内患者接受程度较差。人工耳蜗植入术或人工脑干植入的适应证正逐渐扩大,有望将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带入有声世界,成人患者中人工耳蜗的植入比例也在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