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鼻炎

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以鼻塞、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头痛、头昏、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耳鸣、咽干、咽痛等症状。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寒冷、静坐时加重。交换侧卧方位时,两侧鼻腔阻塞随之交替,侧卧时居上位者鼻腔通气较好,下位者阻塞较重。故鼻塞的特点是间歇性和交替性。鼻涕多为黏液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

诊断可见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有弹性,用探针轻压局部呈凹陷,移开后立即恢复,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敏感,局部涂以1%麻黄碱后,肿胀可立即消退。鼻底、下鼻道或总鼻道内可见有黏稠的分泌物聚集,总鼻道内还常有黏液丝牵挂。

治疗是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病因治疗。消除致病因素是关键。及时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鼻窦炎,邻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冒;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戒除烟酒。

局部治疗。
①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最常使用的鼻内抗炎一线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可较长期应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
②鼻腔清洗。鼻内分泌物较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③鼻内用减充血剂。0.5%~1%麻黄碱滴鼻液或0.05%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每日1~2次。注意此类药物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7天,因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盐酸萘甲唑啉(滴鼻净)已被证实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应禁止使用。其他包括针刺迎香穴和鼻通穴疗法、封闭疗法,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