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额窦黏膜的炎症。额窦(frontal sinus)位于额骨内、外两层骨板之间,筛窦的前上方(见筛窦炎)。形似一底在下方、尖向上方的三棱锥体,其大小、形状极不一致。额窦开口位于额窦底部的后内方,通常是在窦底的最低点,凭借额鼻管而开口于中鼻道。额鼻管弯曲而狭窄,稍有黏膜肿胀即发生阻塞,影响额窦的通气引流,使窦内分泌物潴留而引发额窦炎。
病因
额窦炎的感染常来源于:
①窦源性感染(一个鼻窦发炎时易使临近的鼻窦受累,从而出现各窦之间的互相感染)。
②鼻腔源性感染(最常见于急性鼻腔感染扩散至额窦,也见于鼻腔的异物或肿瘤堵塞额窦引流通道致感染)。
③邻近组织源性感染(常见于面骨骨髓炎、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等)。
④血源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等)。
⑤创伤源性感染(包括额窦的外伤、气压损伤等)。
⑥其他(如免疫功能降低、糖尿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
病理
依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额窦炎:4周之内为急性额窦炎;4~12周的为亚急性额窦炎;病情迁延不愈,超过12周可转化为慢性额窦炎。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可有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畏寒发热、失眠、精神萎靡等。
局部症状
①鼻部症状。患侧持续鼻塞,鼻分泌物为黏脓性或脓性,以上午较多,常与头位引流有关;可伴有嗅觉减退。
②头痛。若额窦引流受阻,可出现头痛,开始为全头痛,以后逐渐局限在患侧眼眶内上角和前额部,可有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射性头痛。疼痛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每天晨起后发作,渐加重,中午最重,午后逐渐缓解,至晚上头痛消失,次日重复发作。触压眼眶内上角有明显压痛。
③额部瘘管。若有额骨骨髓炎,可致额部溢脓、瘘管形成,多位于额窦前壁及其底部。
诊断
详尽询问病史和仔细分析病情。儿童可能有额部及上眼睑的红肿。患侧额窦有压痛、叩击痛,鼻腔检查可有中甲前端黏膜红肿及息肉样变,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脓液来源。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有助于诊断额窦炎。
治疗
一般疗法
注意休息、多饮水,对头痛等症状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急性额窦炎一经确诊建议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慢性额窦炎可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小剂量(常规剂量1/2)大环类酯类抗生素12周以上。
局部治疗
慢性额窦炎可行鼻窦冲洗,对急性额窦炎不建议冲洗。
手术治疗
急性期多不宜手术,当额窦炎症向周边扩散而致毗邻器官有严重并发症时择期进行。对于慢性额窦炎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改善额窦通气引流、促进额窦炎症消退。辅助手术包括矫正鼻中隔高位偏曲、鼻息肉切除术、中鼻甲成形术等。
预防
主要措施:
①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②游泳或跳水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做好保护措施。
③擤涕方法须正确:鼻塞多涕者,宜按住一侧鼻孔、稍稍用力擤对侧。之后交换擤另一侧。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黏膜。
④严禁烟、酒、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