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管炎

病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又称急性淋巴结炎。

病因

皮下淋巴管分深、浅两层。深层淋巴管炎体表无变化;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则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集合淋巴管蔓延,可有网状淋巴管炎与管状淋巴管炎之分。而浅层急性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颈部、颌下、腋窝和腹股沟,或肘内侧或腘窝。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临床症状

浅层网状淋巴管炎表现如丹毒。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病变时常因其管内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周围组织炎症改变,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中医称“红丝疔”。病变部位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皮下深层的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有条形触痛带。两种淋巴管炎都可以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取决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与原发感染有密切关系。

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但表面皮肤正常,可清晰触及肿痛的淋巴结,大多能自行消肿痊愈;炎症加重时,肿大淋巴结可粘连成团并形成肿块,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疼痛加重;严重者淋巴结炎可因坏死形成局部脓肿而有波动感,或溃破流脓,并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等全身感染等炎症反应。

诊断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但深层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鉴别,后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布,常与血管内长期留置导管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有关。

治疗

急性淋巴管炎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灶。发现皮肤有红线时,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敷;如果红线向近侧延伸较快,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的针头,沿红线分别选取几个点垂直刺入皮下,并局部再湿敷抗菌药液,以利抗炎。未形成脓肿的急性淋巴结炎,如有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炎多可随着原发感染控制后得以消退。若已形成脓肿,除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切开引流。一般可先试行穿刺吸脓,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的血管。少数急性淋巴结炎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者常可转变为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