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颅缝在胎儿期或出生后很快骨化闭合所致的病理状态。导致颅骨形态异常,颅腔容积减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病因及分类
发生原因不明,多为特发性。也有人认为与家族性的遗传因素相关,可能是因中胚层骨化中心发育缺陷导致。男孩常多于女孩。正常时,胎儿出生后随着年龄增加,颅骨必须向各个方向扩大,以适应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当发生单个或多个颅骨骨缝过早闭合,限制了脑的正常发育,颅骨形态发育就会向骨缝未融合的部位发展,使得该部位的颅骨扩大,头颅便发展成各种特征性的外形。这类畸形不仅在颅骨穹隆部出现早期颅骨闭合,颅底骨、颜面骨也常合并有发育异常,形成特殊的容貌。畸形发生在6个月到1岁时,外形上便会有所体现而被发现。狭小的颅腔压迫限制了正在快速发育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根据形态学检查和基因遗传学检查可分为两种类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和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前者约占40%,后者约占60%。综合征型颅缝早闭主要有明克综合征(Muenke syndrome)、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syndrome; CS)、菲佛综合征(Pfeiffer Sydrome)和阿佩尔综合征(Apert syndrome)等。
临床表现
头部畸形。因受累早闭的颅缝不同而异,表现有各种类型。
①矢状缝过早闭合,头向前后发展形成前后长,两侧窄的船形,称为舟状头或长头畸形。
②两侧冠状缝或人字缝过早闭合,头向双颞侧发展,形成前额部平坦,上宽下窄的短头或扁头畸形。
③一侧冠状缝和/或人字缝过早闭合,使脑向颅缝尚未闭合的对侧发展,形成斜头或称偏头畸形。
④额缝过早闭合,形成三角颅。
⑤所有颅缝均过早闭合,脑只有向抵抗最薄弱的前囟方向发展,形成尖头畸形或塔状头。
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视力障碍较常见,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甚至失明,有些患儿会有听力及前庭功能障碍。由于婴幼儿颅骨富于弹性,颅内压力增高症状出现较晚,症状也多不典型。但尖头因全部颅骨缝均早期融合,较其他类型的狭颅畸形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要早,多表现为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呕吐、癫痫发作等。伴有颅底骨及颜面发育异常者,会表现为下颌突出、鼻咽腔狭小及相应的脑神经功能障碍等。
眼部症状和合并畸形表现。眼部的征象包括眼球突出、舟状头和短头,双眼眼距增宽、斜视等。狭颅症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畸形而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并指(趾),腭裂、唇裂及脊柱裂、泌尿系统畸形等。
诊断
根据典型的头部特征,颅骨平片发现颅缝过早消失,代之以颅缝融合处骨密度增加,并有脑回压迹增多、鞍背变薄等颅内压增高征象。狭颅症早期,无颅内压增高,仅有头颅外观上异常者,诊断较为困难。X线头颅平片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正常颅骨骨缝在生后6个月到1年之内闭合,其骨缘呈明显的锯齿状。本症出现颅骨骨缝较正常过早地闭合,骨缘的锯齿状表现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逐渐消失,完全骨化,同时在颅骨上出现明显的指压痕。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
本症与小头症相鉴别。小头症的头颅虽小,但X线平片摄影显示颅缝及其骨缘的锯齿状明显,无颅内压增高,而只是颅骨增厚,有时冠状缝可见重叠的倾向。
治疗
颅骨成形减压手术是狭颅症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出生后6个月以内手术者预后较好。总的原则是切除已经骨化闭合的颅缝,同时做人工骨缝,扩大颅腔、兼顾外形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双重需要。在无颅内压力增高,未影响脑发育之前,进行手术的效果明显要好。一般认为新生儿脑重量在出生后半年到一年内将增加一到二倍,颅缝早期闭合对脑发育影响很大,如果患儿在2岁以后,出现了视神经萎缩或智力障碍,即使进行成形减压手术,效果也不明显。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狭颅症畸形的预后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