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

发生于胃的恶性淋巴组织肿瘤,包括原发或继发于其他腹腔内或全身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结外型淋巴瘤,占68%~75%,仅次于胃癌占胃恶性肿瘤的3%~5%,淋巴瘤的10%,胃淋巴瘤的发病高峰年龄是50~60岁,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以胃远端2/3后壁及小弯侧最常见。

病理及分类

超过95%的胃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分为两种组织学类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曾称MALT瘤、MALT型淋巴瘤或MALT淋巴瘤,占38%~48%)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占45%~59%),其余胃淋巴瘤可能为任何组织学类型,例如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

病因及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与其他类型胃淋巴瘤相关性稍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获得性免疫缺陷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相关,此类患者确诊时往往呈侵袭性且累及面广,多为继发性胃肠道受累,但也有胃和小肠原发淋巴瘤的报道。

症状或临床表现

胃淋巴瘤患者通常以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如上腹痛或不适感、厌食、体重减轻、恶心呕吐、隐匿消化道出血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患者的体格检查通常无阳性表现,但若为进展期疾病,则可能触及上腹部肿块及外周淋巴结肿大,就诊时实验室检查也往往无异常表现,仅有少数患者可见贫血或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诊断

通过胃镜结合活检可确诊胃淋巴瘤,胃镜下可见黏膜发红,结节、肿块或息肉样病变,伴或不伴溃疡形成,有时可见增厚的脑回状胃皱襞。超声内镜可确定浸润深度及有无胃周淋巴结受累。

治疗

早期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可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后,肿瘤一般4~6个月消退,有效率可达60%~70%。高度恶性淋巴瘤可采用CHOP化疗方案结合放疗。病变局限的早期患者也可采取手术治疗,必要时可行减瘤手术。

预防

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胃镜检查,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淋巴瘤的发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