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毒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矿业、交通运输、建筑及军事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或产生一些有毒物质,通常指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且经常几种毒物同时存在,统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这些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或超过规定高容许浓度时,可使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这些毒物的工人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有些工业毒物,不仅对作业人员本人有影响,还能影响其子代健康。

工业毒物和中毒原因

工业毒物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是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副产品或原料等。在生产环境中,工业毒物常以烟、尘、雾、气体或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其存在形式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其生产工艺或加工过程,如加热、破碎、粉碎等操作。最常见的有铅、汞、锰、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三硝基甲苯、砷、磷等中毒。

工业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引起的中毒较为多见,其次是经皮肤引起者。有些毒物,如三硝基甲苯、农药等,主要经皮肤吸收。生产条件下,经消化道引起的中毒较少,一般是由于意外事故如经口吸入或用被污染手拿取食物和吸烟造成的。毒物进入人体后,随血液或淋巴分布到全身,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全身中毒。

工业中毒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三种。急性中毒是指一次短时间的,如几秒乃至数小时经皮吸收或呼吸道吸入;如经口时,则指一次的摄入量或一次服用剂量引起的中毒。导致急性工业中毒的原因很多,如设备陈旧、腐蚀或违章操作等,使工业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大量逸散;在存储、搬运、运输和使用工业毒物时,因包装破损或工人缺乏安全防毒知识等,工人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工业毒物大量溢散到环境中;在水、火、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突然袭击下,有毒厂矿企业生产设备、防毒设施等遭受破坏,大量工业毒物外溢。

慢性中毒系指长时间地,如吸入、经皮侵入或经口摄入数月或数年引起的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工业中毒多为慢性中毒。

临床表现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和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工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多种毒物同时作用机体时更为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而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表现,如黄磷对肝脏主要造成急性中毒性肝病,而对骨骼则引起慢性中毒。生产性毒物主要对神经、呼吸、血液、消化、循环、泌尿、骨骼、内分泌等系统造成毒害和影响。

◎神经系统
生产环境中常见的神经性毒物有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慢性轻度中毒早期有多种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表现,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有些毒物如铅、正己烷、有机磷等还可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一氧化碳、锰等中毒可损伤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增高、麻痹震颤等症状。铅、汞、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

◎呼吸系统
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是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变;严重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诱发过敏性哮喘;砷、氯甲醚类、铬等可致呼吸道肿瘤。

◎血液系统
侵犯造血器官的毒物(如苯)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出血症状,严重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铅可抑制血色素合成中卟啉代谢通路中的巯基酶活性,而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胺、亚硝酸盐、氮氧化物可引致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带氧能力,还妨碍氧和血红蛋白的解离,导致组织缺氧,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砷化氢是剧烈的溶血性物质,可产生急性溶血反应。

◎消化系统
接触汞、酸雾可引起口腔炎;汞盐、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可出现急性胃肠炎;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病。铅中毒、铊中毒可出现腹绞痛;有的毒物可损害牙组织,如氟斑牙、牙酸蚀病等。

其他还有循环系统病变,如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等;泌尿系统病变,如中毒性肾病、尿结石等;生殖系统影响表现为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职业性皮肤肿瘤等;刺激性化学物可引起多种眼部病变。

救治和治疗

工业中毒的治疗可分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三类。治疗首先应分辨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对于急性中毒,采取挽救生命的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关系到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于慢性中毒,也需要对病因给予妥善处理。

◎急性中毒
现场急救: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将患者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衣服、皮肤被毒物污染,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冬天宜用温水);如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应先用干布抹去污染物,再用水冲洗。现场急救时,应注意对心、肺、脑、眼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病因治疗:一般采取解毒疗法,包括:
①阻止毒物急性吸收,根据毒物性质可针对性选择冲洗皮肤和眼、口服牛奶和水稀释毒物、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服用泻药、服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等。
②加速排出已吸收的毒物,如加强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加强利尿、腹腔透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交换和换血等。
③使用一般解毒药,主要是一些能保护黏膜、阻止吸收、减轻毒性、拮抗毒作用,但专属性不强的解毒药,如葡萄糖酸钙、硫酸钠、普鲁士蓝等可与一些毒物结核形成毒性小的化合物阻止吸收;葡萄糖醛酸内酯、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钠等可以加速某些毒物生物转化;氧、维生素B6、维生素K1、氯化钾、阿托品、纳洛酮等可以作为毒效应的生理药理拮抗剂。
④使用特殊解毒药。金属中毒可用螯合剂,如肌肉注射二巯丙醇用于治疗急性砷、汞中毒,口服青霉胺治疗慢性汞、铅中毒,肌肉注射二巯基丙磺钠治疗急性汞、砷中毒,口服广谱金属螯合剂二巯基丁二酸治疗铅、汞、砷、锑中毒,一般用其钠盐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巯乙胺治疗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肌肉注射依地酸钙钠治疗铅中毒等。

对症治疗: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缓解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慢性中毒
中毒患者应脱离毒物接触,及早使用特效解毒剂;针对慢性中毒的常见症状,如类神经症、精神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降低、接触性皮炎,慢性肝肾病变等,对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对症治疗,注意适当的营养和休息,促进康复。

预防

为防止工业中毒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改革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闭程度和生产场所的通风,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现象。
②采用防护器材,如在毒物浓度比较高的特殊环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
③对工厂加强卫生监督,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④从事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就业禁忌证及毒物吸收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⑤对于毒物作业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护易受毒物损害的器官。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