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病

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异声、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的疾病。俗称羊痫风、羊吊风。属西医学癫痫中的强直-阵挛性发作。具有反复性、发作性、自然缓解性。

早在《五十二病方·婴儿病痫方》载“痫者,身热而数惊,颈脊强而腹大”之论。但早期癫、痫、痉、狂等病名界限不清,隋唐时期始将痫与痉分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惊风、痫证分开论治。《素问·奇病论》论述了小儿胎中受惊引起癫痫的病因病机,唐宋时期以风、惊、食为主因,清代《医宗金鉴》更重视“痰”和“瘀血”,《医学纂要》提出了“痫证……总由正气虚衰。”其后,痫病之惊、风、痰、瘀、虚六大病理因素愈加完善。

病因病机

病因包括先天因素(胎禀不足、产伤、胎中受惊)、后天因素(痰浊、惊风、惊恐、瘀血)及诱发因素(发热、疲劳、饮食不当等)。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机关键为痰气逆乱,蒙蔽心窍,引动肝风。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首先根据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持续时间、脑电图及药物反应等辨识轻重;再根据病史、发作表现及舌脉等辨病因。治疗以豁痰息风、开窍定痫为基本原则;病久者,以益肾填精为主。常见证型:
①惊痫。证见发作时惊叫,急啼,惊惕不安,神志恍惚,四肢抽搐,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指纹青。治宜镇惊安神,常以镇惊丸加减。
②痰痫。证见发作时突然跌仆,神昏,瞪目直视,喉中痰鸣,四肢抽搐,口黏多痰,苔白腻,脉滑。治宜豁痰开窍,常以涤痰汤加减。
③风痫。证见发作时突然仆倒,意识丧失,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颜面色青,强直抽搐。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治宜息风止痉,常以定痫丸加减。
④瘀痫。证见头晕眩仆,神志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固定,大便干硬,舌红少苔或见瘀点,脉涩,指纹沉滞。治宜活血通窍,常以通窍活血汤加减。
⑤虚痫。证见发病日久,屡发不止,瘛疭抖动,时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可伴智力发育迟滞;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治宜益肾填精,常以河车八味丸加减。

预防与调护

孕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跌倒,慎防产伤及颅脑外伤;忌食牛羊肉、无鳞鱼及生冷油腻;尽量避免高热、惊吓、紧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少看电视,禁止玩电子游戏机等;积极治疗急惊风、脑炎原发病,防止后遗症;抽搐时使患儿侧卧位,避免上下牙齿碰触,发作时切勿强力制止,以免扭伤筋骨;抽搐后保证患儿休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