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先天因素、炎症刺激或手术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肛管腔径缩小,以致大便变形变细甚或排出困难的一类疾病。
根据狭窄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其中良性狭窄主要包括先天性狭窄、医源性狭窄、炎症性狭窄以及痉挛性狭窄等,临床中以肛门手术损伤所致的医源性狭窄较为常见。常见原因包括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内痔弹力线套扎术后等。根据狭窄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状狭窄、环状狭窄和管状狭窄;根据狭窄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导致肛门开关不利,传输功能失调所致;西医学认为,不同原因的肛门疾病、会阴部外伤及手术损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肛周或肛管皮肤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形成而诱发肛门狭窄的发生。
本病常以排便困难为主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便条变形变细、便感频繁或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尽感或肛门坠胀不适、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甚或出现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症状。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继发肛周湿疹、皮炎等不适,严重排便困难患者需依靠泻药、灌肠、栓剂,甚或指抠等方法辅助排便。对于位置较低的肛门狭窄,肛门指诊时可感知肛门狭窄变小,肛门括约肌痉挛,可触及半环状、环状或手镯状狭窄环,质硬,弹性差,严重者手指通过困难或不能通过,伴明显触痛。
对于本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联合进行。首先应确定有无狭窄,其次应明确狭窄的良恶性质,确定其程度和范围以便制订治疗方案。肛门指诊对发现狭窄及确定狭窄的部位、范围、形状、质地等有重要意义。
肛门狭窄的治疗以改善症状,缓解狭窄为目的,临床中根据狭窄产生的不同原因、位置、程度及范围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轻度狭窄可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包括膳食及药物调理、指法或器械扩肛、坐浴熏洗等物理疗法以保持大便通畅,其中扩肛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中应用广泛;中重度狭窄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结合狭窄的位置及严重程度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临床上的常见术式包括:狭窄切开松解术、瘢痕局部封闭术、纵切横缝术、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狭窄挂线术等。
预防与调护:本病预后尚可,术中需重视保护及恢复肛门功能,术后着重强调扩肛的重要性,以利疾病的恢复并预防再狭窄的发生。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注意合理饮食,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