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可怕”的疾病?传染性如何?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高危时期该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避免中招?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一来“答疑解惑”。
1. 什么是“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引发出血热的罪魁祸首就是携带病毒的鼠类,其传播方式包括: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螨媒传播和母婴传播。简而言之,当人被携带病毒的老鼠咬伤,或误食了被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或吸入了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时、或被寄生于毒鼠的螨类叮咬等均有较大可能性被感染。一旦“中招”,发病迅速、进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则有生命危险。
2. 出血热的流行状况是什么?
出血热广泛流行于亚洲,我国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疫区,总体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血热曾疯狂肆虐中国,1986年有超过11万人感染。随着耕作方式和防控措施改善,出血热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是,它从未消失!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7年公开资料显示,14年内全国仍有超过1700人死于出血热,约18万人感染,病死率高达5.6%,其中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区受灾较重。
出血热发病分大、小高峰,大高峰为春季(4-6月),小高峰为秋冬季(10-1月)。感染人群主要是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田间劳作、清理杂草秸秆和野外活动时最易被感染。近年来,出血热发病率在年龄<15岁和年龄>60岁的人群中有增加趋势。
3. 出血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说到出血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可用以下几句顺口溜来简单概括:
发热三红酒醉貌:
出血热起病急骤,患者可表现为寒颤、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发红,宛如人喝醉了酒一般。
头眼腰痛像感冒:
出血热患者可存在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表现,早期症状与感冒类似。
腋腭鞭击出血点:
出血热患者腋下皮肤呈现束状或簇状排列出血点,上腭黏膜呈现网状或点状出血,与疾病名称“出血热“相吻合。
恶心呕吐蛋白尿:
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就会有明显肾损表现,如蛋白尿、尿量减少、肾区叩击痛等。
4. 如何有效预防出血热?
预防出血热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接种出血热疫苗、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处理鼠咬等。
◆ 防鼠灭鼠、控制传染源
防鼠灭鼠是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重要措施。要预防老鼠“窜进“家门,可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要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避免家中的食物、水源被鼠类污染。
◆ 接种疫苗,提高警惕
接种出血热疫苗时预防出血热最有效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模措施,疾病高发地区的居民,要按照辖区疾控机构的安排,积极普及疫苗接种。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早向疾控中心报告,患病后应早期去正规医院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 加强个人防护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吃生食,勤换衣裤,勤晾被褥,加强手卫生,注意个人防护。
◆ 及时处理鼠咬伤口
一旦被老鼠咬伤,伤口要及时消毒,并咨询当地疾控中心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尽快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有与鼠类接触史,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