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

伴有谷蛋白敏感性肠病的大疱性皮肤病。

患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表现为直径0.5~1.0厘米的水疱,都发生在浮肿性红斑基础上。水疱疱壁厚,不易破溃。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肘伸侧,肩背(见图),腰骶部及臀部。皮疹常呈环状,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口腔黏膜一般不受累。取新出水疱作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疱,真皮乳头顶部有多数嗜中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示真皮乳头免疫球蛋白A(IgA)沉积所致的颗粒状荧光,据此可以确诊。取血查抗肌内膜抗体对本病有特异性。

病程慢性,皮疹时轻时重,预后良好。治疗首选氨苯砜。一般在服药数日后症状即可缓解,水疱消退,瘙痒减轻。需长期服药,一旦停药,皮疹及瘙痒在数日内可重新出现。在服用氨苯砜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末梢血象。为预防氨苯砜综合征的发生,服药前应取血检查HLA-B*1301,阳性者不能服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氨苯砜的不良反应。患者应严格限制谷蛋白饮食,禁面食及面筋类食品,如此坚持3~6个月后皮损可逐渐消退,治疗也可逐渐停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