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行为与行为成瘾

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反复进行某种冲动行为。成瘾行为使个体长期沉醉其中,表现出强迫性使用,且难以摆脱,控制不住地反复进行导致不良后果的冲动行为。行为成瘾是与使用化学物质(如成瘾性药物或酒精)无关的一种成瘾形式。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第四版(DSM-Ⅳ)的“物质相关障碍”改为“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substance 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传统的物质相关障碍(包括物质使用障碍与物质所致障碍);另一类是非物质相关障碍,又称为“行为成瘾”。简言之,成瘾行为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者的区别在于成瘾对象不同,物质成瘾需要摄入物质才能达到效果,如酒、烟、毒品等成瘾,而行为成瘾通过外在某种行为即可获得效果,如网络游戏、赌博等。

成瘾行为

成瘾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各类成瘾性疾病的临床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与康复的多学科综合体。现代医学认为,成瘾性物质的滥用会引起一种大脑结构、生物化学和功能改变的大脑慢性疾病,从而产生物质依赖,其特点是病程为慢性、复发性,并伴有生理、心理、行为障碍和(或)法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素质、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成瘾后可导致大脑一系列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成瘾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固有的趋利避害辨别系统,其本质是代偿性适应,涉及不同脑区、神经核团、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细胞、分子。成瘾行为的形成经历了从偶然用药到规律用药,最后发展为强迫性用药的过程,强迫性、不可控制地用药和强迫性觅药是药物成瘾的核心特征。精神活性物质能导致伏隔核细胞外多巴胺水平的升高,激活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奖赏环路,这是成瘾启动的共同通路。随着用药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药物的作用逐渐扩展到学习记忆环路、前额皮层等其他系统,在奖赏耐受的同时,产生动机敏化,对药物相关刺激的异常学习记忆以及脑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典型的成瘾行为。

由于成瘾行为引起的是一种大脑慢性疾病,因此遵循慢性复发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使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进行长期康复治疗,以达到减少物质使用,降低违法犯罪活动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恢复各项家庭社会功能的目的。

行为成瘾

行为成瘾是不依靠物质或酒精的一种成瘾形式。临床特点与物质所致成瘾类似,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的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给身体、心理、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尽管成瘾者深知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仍然执意坚持。这些行为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强迫性购物、性成瘾、运动成瘾、食物成瘾等。但在DSM-5中,非物质相关障碍仅有赌博障碍,网络成瘾中的网络游戏障碍在第三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状况”中。

行为成瘾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生物、心理与社会等因素,有待系统的医学研究证实;尤其是许多行为问题尚未归入医学范畴,因此有临床意义的生物学研究结果较少。生物学基础是随着生物进化与生俱来的,可能与成瘾行为的形成与维持密切相关,而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与成瘾行为的诱发、发展有关。

行为成瘾类型不一,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
①明知道该行为对自己不利,但不能自控。
②行为没有什么社会目的,仅仅是心理的自我满足,或是为了摆脱现实中的苦恼和失意。
③行为实施前可有紧张兴奋,实施中如释重负或产生极度快感,实施后常伴有失望与懊恼。
④行为常反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甚至造成违法的后果。
⑤常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等,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影响预后。
⑥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除了病理性赌博有明确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网络游戏障碍有建议的诊断标准外,其他行为成瘾尚未列入现有的疾病分类系统。因此,翔实的病史问询、全面的临床检查有助于提高行为成瘾的诊断。

目前,行为成瘾的治疗处于探索阶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治疗通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对于共病精神疾病,可以对症使用精神药物。

1.病理性赌博

赌博是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采用某种方式进行竞争,分出胜负,决定输赢。简言之,赌博是以钱财做注比胜负,赢更多的钱财。病理性赌博(Pathology gambling,PG),在DSM-5中被称为“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是一种持续反复发作、无法自控的赌博冲动行为,破坏个人、家庭和职业生涯。

1.1临床表现

①核心症状:耐受性增加、戒断反应、渴求和应激因素。
②其他特征:男性起病年龄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多见于中年以后,且进程比男性更快,起病形式为逐渐发展的过程,赌博形式越简单,频率越高,身心健康损伤越严重。
③共病:病理性赌博与其他精神障碍存在较高的共病率。
④社会功能损害:因赌博而欠债、离婚、失业、犯罪等。
⑤家族史。

1.2治疗

病理性赌博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可选用传统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自助小组、婚姻家庭治疗等。

2.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上网失控,强迫性地经常使用网络,沉迷于网上活动而难以摆脱,从而损害了个体的心理、身体或社会功能的一组行为成瘾。中国网络成瘾患病率较高,一般认为患病率为5%~10%。

2.1临床表现

①核心症状:满足感、渴求、耐受性增加、断网难受、掩饰、逃避等。
②继发症状:个性改变(孤僻懒散、撒谎、逆反敌对、兴趣改变)、身体损害(腕管综合征、疼痛、身体消瘦、睡眠颠倒、其他严重疾病)、学业下滑、违法行为、开支增加。
③共病: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滥用、人格障碍等有很高的共病率。

2.2治疗

网络成瘾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些医护人员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角度尝试治疗网络成瘾,且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诊断缺乏公认的标准,难以评定干预方法的实际意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