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一类药物。

一般不影响意识和智能,能有效缓解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部分改善被动退缩等阴性症状,并预防症状复发。部分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抗躁狂作用,部分抗精神病药具有弱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还可以用于治疗图雷特综合征和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行为问题等。

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氯丙嗪作为第一个治疗精神障碍的合成药物出现,开创了现代精神药物治疗的新纪元。氯丙嗪是在寻找异丙嗪类吩噻嗪化合物过程中被合成出来,其强镇静作用被用于麻醉和外科中。随后法国的精神病学家J.德莱(Jean Delay,1907~1987)和P.德尼凯(Pierre Deniker,1917~1998)首次将其试用于治疗有躁狂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获得突出效果,很快氯丙嗪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后又合成了其他以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为主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比如氟哌啶醇、奋乃静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迅速发展,具有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合成和上市。至今已有上百种曾先后应用于临床,较为常用的大约有二三十种。

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其他分类包括化学结构分类、效价分类和药理作用分类等。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于2000年由世界精神病学会提出,考虑了药物开发上市的先后顺序,也兼顾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的不同。

化学结构分类包括:
①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硫利达嗪、三氟拉嗪及长效制剂癸氟奋乃静、棕榈哌泊噻嗪。
②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及其长效制剂癸氟哌啶醇、五氟利多。
③硫杂蒽类,如氯普噻吨、替沃噻吨。
④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氨磺必利。
⑤二苯氧氮平类,如洛沙平。
⑥苯异恶唑类,如利培酮和其长效针剂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及其长效制剂棕榈帕利哌酮。
⑦苯异硫唑类,如齐拉西酮。
⑧二苯二氮䓬类,如奥氮平、氯氮平、阿塞那平。
⑨二苯硫氮䓬类,如喹硫平。
⑩喹喏酮类,如阿立哌唑。
⑪苯基吡啶类,如布南色林。
⑫苯异噻唑类,如哌罗匹隆、鲁拉西酮。
按照化学结构的分类虽然还在使用,但作用已经弱化,尤其是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缺乏结构-作用相关性。

效价是指引起特定效应所需的剂量,多见于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描述,可用相对于氯丙嗪100毫克的等效剂量描述。效价分类包括低、中、高三类效价,指多巴胺D2受体拮抗作用比α肾上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能受体拮抗作用的比值从低到高的分类。低效价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毒性较大、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大;中效价类和高效价类分别以奋乃静和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较小。亦有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等效剂量的描述,比如相当于奥氮平的等效剂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