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的第二对脑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筛板出眼球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向后内走行,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止于外侧膝状体,经视放射投射到枕叶皮层。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其外面包裹的神经鞘膜由三层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延续而来。由于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下间隙前端是盲端,止于眼球后面,鞘膜间隙与大脑同名间隙相通,其中充有脑脊液。临床上颅内压增高时常可引起视乳头水肿,而眶深部感染也能累及视神经周围的间隙而扩散到颅内。

解剖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神经是指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角止的这段神经,全长约42~47毫米,可分为四个部分: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

1.球内段

由视盘起到巩膜脉络膜管为止,包括视盘和筛板部分,长约1毫米,是整个视路中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部分。神经纤维无髓鞘,但穿过筛板以后则有髓鞘。由于视神经纤维通过筛板时高度拥挤,临床上容易出现视盘淤血、水肿。

2.眶内段

系从眼球至视神经管的眶口部分,长约25~35毫米,在眶内呈“S”状弯曲,以保证眼球转动自如不受牵制。

3.管内段

通过骨性视神经管部分,长约6毫米。本段视神经与蝶窦、后组筛窦等毗邻,关系密切。由于处于骨管紧密围绕之中,当头部外伤、骨折等可导致此段视神经严重损伤,称为管内段视神经损伤。

4.颅内段

此段指颅腔入口到视交叉部分,长约10毫米。两侧视神经越向后,越向中央接近,最后进入视交叉前部的左右两侧角。

血液供应

视盘表面的神经纤维层,由视网膜中央动脉来的毛细血管供应,而视盘筛板及筛板前的血供,则由来自睫状后动脉的分支供应,二者之间有沟通。秦-哈氏环(ZinnHaller’s circle),为视盘周围巩膜内睫状后动脉小分支吻合所成。眶内、管内、颅内段则由视神经中的动脉及颅内动脉、软脑膜血管供应。

病变

视神经病变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缺血性视盘病变、视乳头水肿、垂体瘤压迫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视力障碍

视神经损害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为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

2.视野缺损

表现为视野的一部分缺损,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单眼全盲。为一侧视神经损伤所致。
②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视交叉中部纤维,影响两侧传导鼻侧视网膜视觉的纤维受累所致,不能接受双颞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
③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视放射、枕叶皮层损害所致,表现为一侧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视束损伤出现的偏盲较完整,患者主观感觉症状较明显,常伴有对光反射消失,而视中枢损害出现的同向偏盲多无自觉症状,常呈象限性偏盲,视野中心视力保存,呈黄斑回避现象,且光反射存在。
④象限盲。外侧膝状体以后视放射部分损害所致。表现为一侧鼻侧与另一侧颞侧同向四分之一视野缺损。其中颞叶病变损害视放射可损伤视放射下部,引起双眼对侧上四分之一象限盲,而顶叶病变损害视放射可损伤视放射上部,引起双眼对侧下四分之一象限盲。

3.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乳头无原发性炎症的被动性充血水肿。检眼镜下表现为视乳头充血、隆起及边缘模糊,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等疾病。

4.视神经萎缩

长期视神经病损的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神经变性、萎缩,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颜色苍白,边界清楚,生理凹陷存在,血管变细等。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由于长期视乳头水肿所致,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颜色淡黄或苍白,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