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明确,多数为散发病例,没有明确的遗传倾向。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蛋白折叠错误和排列混乱及Parkin基因突变使泛素-蛋白水解酶系统失活有关。
病理
大脑皮质、边缘系统、黑质或脑干其他核团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路易体(Lewy body),还可见到一些非特异性变化如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局部神经元丢失、微空泡变、突触消失、神经递质枯竭等。
临床表现
归结为三个核心症状: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视幻觉。
波动性认知障碍
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障碍,近事记忆功能早期受损较轻。症状具有波动性,突发而又短暂的认知障碍,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之后又可戏剧般地恢复。
视幻觉
早期即存在,内容生动,常在夜间出现。听幻觉、嗅幻觉也可存在。
帕金森综合征
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与帕金森相比,静止性震颤常常不太明显。
其他症状
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性格改变等。
诊断
诊断DLB必须具备的症状
①就总体病程而言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以致明显影响社会或职业功能;
②认知功能以注意、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损害最明显;
③疾病早期可以没有记忆损害,但随着病程发展,记忆障碍越来越明显。
三个核心症状
如果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之二则诊断为很可能的DLB,如只具备一个,则诊断为可能的DLB。
①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和警觉性变化明显;
②反复发作的详细成形的视幻觉;
③自发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提示性症状
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核心症状,同时还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提示性症状,则诊断为很可能的DLB;无核心症状,但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提示性症状可诊断为可能的DLB。
①REM期睡眠障碍;
②对抗精神病类药物过度敏感;
③SPECT或PET提示基底节多巴胺能活性降低。
支持证据
DLB患者经常出现,但是不具有诊断特异性的症状:
①反复跌倒、晕厥或短暂意识丧失;
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直立性低血压、尿失禁);
③其他感官的幻觉、错觉;
④系统性妄想;
⑤抑郁;
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颞叶结构完好;
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提示枕叶皮层的代谢率降低;
⑧间碘苄胍(MIBG)闪烁扫描提示心肌摄取率降低;
⑨脑电图提示慢波,颞叶出现短阵尖波。
不支持DLB诊断的条件
①脑卒中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神经影像学证据;
②检查提示其他可导致类似临床症状的躯体疾病或脑部疾病;
③痴呆严重时才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
对症状发生顺序的要求
对于DLB,痴呆症状一般早于或与帕金森综合征同时出现。对于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的痴呆,应诊断为帕金森病痴呆。如果需要区别帕金森病痴呆和DLB,则应参照“1年原则”(1-year rule),即帕金森症状出现后1年内发生痴呆,可考虑DLB,而1年后出现的痴呆应诊断为帕金森病痴呆(PDD)。
治疗
尚无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改善认知,已知疗效比较肯定的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由于DLB患者对抗精神病类药物极度敏感,因此当患者出现显著的精神症状时应首先考虑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或减少帕金森病药物的用量。如确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谨慎选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等,需从极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5-HT)受体再摄取抑制剂对改善情绪有一定作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和硫利达嗪禁用于DLB。这类药物会加重运动障碍,导致全身肌张力增高,重者可出现抗精神药物恶性综合征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