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偏侧萎缩症

一种病因未明的、进行性发展的偏侧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由龙贝格(Romberg)和帕里(Parry)先后描述报道,又称帕里-龙贝格综合征(Parry-Romberg syndrome)。患者典型的单侧面部皮肤、皮下结缔组织和骨骼萎缩特征,而肌力不受影响。

其临床表现为病变侧面部慢性进行性萎缩,较对侧小,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骨骼亦变小,如范围扩大可累及躯干和肢体,又称进行性半侧萎缩症(progressive hemiatrophy)。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存在特定的控制交感神经的基因缺陷、外伤、全身或局部感染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可能参与发病。

临床表现

多在青少年期发病,起病隐匿,女性患者较多见。病情发展的速度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在进展数年至十余年后趋向缓解,伴发癫痫者可能持续进展。发病初期,患侧面部可有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或疼痛。萎缩过程可以从一侧面部任何部位开始,以眶部、颧部较为多见,逐渐扩展到同侧整个面部及颈部,患侧皮肤菲薄、光滑,皮下组织消失,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皱缩、毛发脱落呈“刀痕样”萎缩是本病特殊表现。严重者患侧的面部骨骼甚至大脑半球可萎缩,甚至发展到偏身萎缩。部分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虹膜色素减少,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等。本病常与硬皮病、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有关或并存,脑组织受累可以有癫痫或偏头痛发作。

诊断

患者典型的单侧面部皮肤、皮下结缔组织和骨骼萎缩特征,而肌力不受影响,可诊断此病。在疾病早期需与局限性硬皮病、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面偏侧肥大症等鉴别。还要注意与两侧正常性不对称相区别。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限于对症处理。如对有癫痫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给予相应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