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患者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患侧肌群不自主出现肌张力增高或运动反应的现象。
联合反应的表现
联合反应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例如在健侧上肢屈肘位对抗阻力用力伸展时,患侧上肢固定地表现为胸大肌的收缩;又如健腿用力内旋时,患腿也内旋。在健侧屈肌强烈收缩时引起患侧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反之,在健侧伸肌强烈收缩时引起患侧伸肌共同运动模式。虽然患侧的反应与健侧运动十分相似,但并非严格的相同。这是因为联合反应是较为原始的运动模式。联合反应在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的。在下肢内、外旋时同上肢一样是对称的,但在屈曲时大多是相反的(屈曲-伸展,伸展-屈曲,这称为相反性联合反应)。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时的联合反应。同侧性联合反应:在同侧上下肢之间也有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的影响
偏瘫患者的许多异常反应、异常姿势和异常现象均与联合反应有关。例如,联合反应强化偏瘫患者的异常姿态,在美观上和心理上均不易为患者所接受;联合反应强化异常痉挛模式、加重痉挛,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联合反应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联合反应强化异常痉挛模式、加重痉挛,易发生挛缩,妨碍运动的康复。由于联合反应有种种不良影响,故在进行治疗和指导患者活动时,应时刻注意其诱因,尽量避免其不利影响。
联合反应的诱发因素
联合反应伴随患侧肌群肌张力增高而出现,且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越强,越持久,随着痉挛的减弱,联合反应逐渐减弱。但只要痉挛存在,联合反应就不会消失。而在软瘫期(Brunnstrom肢体恢复Ⅰ期)并不存在联合反应。诱发患侧不同部位的肌肉出现联合反应所需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作为诱发刺激的肌肉和出现联合反应的肌肉在脑内的功能支配区距离越近,所需的诱发刺激强度就越小。如右上肢运动时,引起其他部位由易到难出现联合反应的顺序为口面部、左侧上肢、右侧下肢和左侧上肢。诱发联合反应的原因除肌肉的用力收缩外,常见的还有精神紧张、明显的疲劳、不适或费力的姿势、打哈欠、咳嗽或喷嚏以及疼痛不适等联合反应,其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肌肉张力改变引起的一种不随意的姿势反应。在作为诱发刺激的肌肉用力收缩去除后,其作用不能马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