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常规的药物治疗,更需要系统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康复评定主要针对病人的疼痛的分级、肌力的减弱情况、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根据诊断及评定结果,针对病人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骨质疏松症康复强调早期介入、个体化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干预、饮食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矫形器的使用、家居环境改造、心理治疗及康复宣教,并重视骨折的预防。
运动疗法
急性期的运动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急性期是多指急性腰背疼痛,或伴有脊椎椎体的骨折,四肢关节的骨折。早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的感染,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等。治疗方法包括床上体位和肢体摆放和床上的训练,包括四肢肢体的力量训练、腰背部及腹部的力量训练、床上的翻身训练和移动能力训练。
慢性期的运动治疗
此时应强调日常生活的正确姿势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运动处方治疗以避免损伤椎体与四肢的错误训练。训练的重点主要是:①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部位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如四肢、腰背部等;可以采用从利用肢体自重作为阻力的主动运动,逐渐增加难度到采用重量逐渐增加的哑铃、沙袋、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抗阻训练。②伸展训练:全身性的伸展训练,提高机体的柔韧性,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性。③平衡和协调性训练:通过从翻身、起坐、手膝卧位、跪位、单腿跪位、立位等各个姿势体位下的动作训练,提高病人平衡、协调能力,减少跌倒风险。④有氧训练:改善呼吸和循环能力,提高耐力。如散步、慢跑、爬山、太极拳、跳健身操、游泳等。⑤步行训练:采用各种步态进行训练,如正常步行、足尖步行、足跟步行、特殊步行、上下楼梯等,提高病人的步行能力。
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疗法的目的是恢复骨量,缓解症状。常用的有人工紫外线疗法、日光浴疗法、高频电疗、水疗、磁疗、温热疗法等物理疗法进行对症治疗。日光浴可以增加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有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增加成骨的作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更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骨质疏松病人骨量,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作业治疗
在对骨质疏松病人伤残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以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指导病人进行训练,以改善或恢复病人躯体、心理功能和预防骨质疏松骨折。
矫形器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降低,致使骨质疏松症病人常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畸形、股骨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等问题。因此在治疗中应用康复工程原理,为病人制作适合的支具、矫形器和保护器,是固定制动、减重助行、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预防骨折发生、配合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如脊柱支具既能限制脊柱的过度屈伸,又使病人有一定的活动度、预防椎体出现压缩骨折。如髋保护器对髋部骨折的预防作用。
家居环境改造
通过改造家居和社区环境从而达到减少跌倒风险的目的。去除或转移一些障碍物,在浴室厨房容易积水处放置防滑垫,尽量避免地面的高低不平,去除室内的台阶和门槛;物品放置于合适高度,避免登高取物;处置好家中的宠物,以防绊倒病人。平衡能力较差者使用拐杖、助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