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法治愈的末期病人及其家属,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及不适症状,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的整体性照顾,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以改善病人及家属生活质量的服务。其中,“末期”是指预计寿命在6个月~1年的患者。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
中国临终患者的组成包括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晚期、危重症患者,以及衰老虚弱的高龄老人。此外,患者的家庭也是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
概念形成
临终关怀中的“hospice”来源于拉丁语“hospes”,具有“陌生人”和“主人”的双重含义。最初的“hospice”是指由宗教团队设立的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中途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19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hospice”的含义演变成为社区里需要照顾的贫困晚期患者和临终者提供帮助的慈善收容、照顾机构。中文“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前“hospice 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临终关怀在中国香港被译为“善终服务”,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基本内容
服务任务主要是减轻患者痛苦、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及临终患者家庭的哀伤辅导。主要的实践模式是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实践[注](又称舒缓治疗、姑息治疗),即综合性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
意义和影响
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截至2018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近2.5亿,每年有3300万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癌症患者。根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率约为1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80%以上。临终关怀的发展和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开展,对于提高中国晚期癌症患者、老年重症慢性疾病患者及其他临终患者末期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