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导尿是临床一项常用技术,也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中国自晋代医书就有相关记载。其目的是: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减轻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进行膀胱或尿道造影等;抢救休克或垂危患者,正确记录尿量、尿比重,以观察肾功能;患者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一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还需做留置导尿。临床使用的导尿管多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按其类型分,有菌状导尿管、尖头导尿管、气囊导尿管等;按照导尿管外径周长分,有6F~30F共13个规格型号,常用的成人导尿管有12F、14F、16F、18F四种型号。导尿术可分为一次性导尿术和留置导尿。
一次性导尿术
一次性导尿术常用于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以及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中段尿以行细菌培养,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由于生理构造不同,男性和女性的导尿方法有较大差异,需区别对待。
女性患者导尿术
操作者备好用物,做好解释,站在患者右侧。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患者臀下,于两腿间打开外阴消毒包,倒消毒液。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止血钳夹取消毒棉球擦洗外阴,由外向内,由上至下,依次消毒阴阜、大阴唇,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大阴唇,擦洗小阴唇及尿道口,撤掉外阴消毒包。在患者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铺孔巾,润滑导尿管前端,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由外向内,由上至下,消毒尿道口、两侧小阴唇,最后在尿道口处加强消毒一次。操作者左手继续固定小阴唇,右手持血管钳夹取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4~6厘米,见尿液后再插入1~2厘米,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引流出尿液。
男性患者导尿术
操作者备好用物,做好解释,站在患者右侧。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患者臀下,于两腿间打开外阴消毒包,倒消毒液。操作者左手戴手套,用纱布裹住阴茎略提起,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外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棉球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数次,撤掉外阴消毒包。取无菌导尿包置于患者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铺孔巾,润滑导尿管前端。左手用纱布裹住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部呈60°,将包皮向后推,以露出尿道口,用消毒棉球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数次。左手固定阴茎,右手将无菌弯盘置洞巾口旁,嘱咐患者张口呼吸,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前端,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20~22厘米。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约2厘米,引流出尿液。
留置导尿术
留置导尿管适用于抢救危重、休克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测尿比重;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尿管,便于持续引流和冲洗,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愈合;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可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的置管方法与导尿术相同,在固定时,男女患者有所不同,此外,还有气囊导尿管固定法。
女患者留置导尿固定法
将1块宽4厘米、长12厘米的胶布的一端剪成3条,长约胶带的2/3,将胶布完整的1/3贴在阴阜上。撕开的三条胶带,居中的一条螺旋形缠贴在导尿管上,其余两条分别交叉贴在对侧大阴唇上,再用一条胶布将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内侧。
男患者导尿管固定法
取宽2厘米、长12厘米的胶布,在一端的1/3处两侧各剪一个小口,折叠成无胶面,制成单翼蝶形胶布。将2条蝶形胶布分别固定在阴茎两侧,再用条形胶布以大半环形加固蝶形胶布,开口处向上,在距尿道口1厘米处,用胶布环形固定蝶形胶布的折叠端于导尿管上。再用一条胶布将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
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法
向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毫升,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导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
按照上述方法固定后,将导尿管末端与一次性尿袋连接,将尿袋的引流管留出足够的长度,并固定在床单上。
留置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需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预防泌尿系感染的认识,做好留置尿管护理: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以减少感染和结石的发生;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反折、堵塞;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行会阴护理,每天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患者活动时,尿袋不得高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逆流;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密切观察尿液,发现有浑浊、结晶、沉淀,及时做膀胱冲洗,每周检查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