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性损害,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在“脊髓灰质炎疫苗”发明前,脊髓灰质炎是全球公共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952年,索尔克发明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用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IPV为三价疫苗,不会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并能与其他儿童期常规疫苗联合接种。在有野病毒流行或者仍处于消灭脊灰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首选OPV。OPV具有花费低和便于接种的优势,但是接种后可能出现疫苗株或者疫苗衍生株相关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率很低,通常发生在免疫缺陷个体。

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上80%的儿童已经接种过疫苗。如今,仍然流行脊灰的国家由1988年的超过125个减少到只有两个。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脊髓灰质炎流行。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疫情定期出现的记录,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1960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口服OPV,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自1994年已无本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在中国流行。中国长期以来在免疫规划程序中推荐儿童接种4剂次口服三价OPV,自2016年5月1日起,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程序中撤出了三价OPV中的Ⅱ型组分,首剂接种使用二价OPV(Ⅰ和Ⅲ型),然后3剂次IPV序贯接种。2020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2剂次IPV加2剂次二价OPV的免疫程序,2月龄和3月龄各接种1剂次IPV,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二价OPV。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发热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