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组织上生长的快速增殖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腮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涎腺恶性肿瘤首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以黏液表皮样癌发病率最高,腺样囊性癌次之,恶性混合瘤较少见。

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腮腺,其次是腭部小涎腺及颌下腺,瘤组织来源于腺管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征,可分为低度恶性肿瘤与高度恶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有时难以区别。高度恶性肿瘤表现为生长较快,常有局部疼痛,麻木感,肿瘤易向周围组织侵犯,可引起面瘫、皮肤溃烂及涎腺瘘等。肿瘤质硬常不活动,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较少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

诊断
腮腺区肿块,短期时进行性增大,伴有局部疼痛,面瘫,瘤体质硬,结节状、不活动,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涎腺X线造影摄片可发现分支导管管壁不光滑甚至破坏,造影剂外溢呈斑点状改变。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肿瘤侵犯范围。

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面神经功能正常者,可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若面神经已受累,常需同时切除面神经。伴有颈淋巴结肿大时,尚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配合放射治疗。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仅次于黏液表皮样癌。本病好发于小涎腺和大涏腺中较小的腺体,以颌下腺发生率最高,腮腺较低。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易沿神经扩展,早期常出现神经受累症状,如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及面瘫等。晚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肺,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肿瘤临床表现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边界不清楚、不活动。

诊断
早期即出现局部疼痛,时轻时重,伴有神经瘫痪症状,其症状与瘤体大小、生长速度不成比例。X线造影表现为恶性肿瘤特征,应考虑为本病,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治疗
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加化疗。

恶性混合瘤

恶性混合瘤有混合瘤恶变或原发恶性混合瘤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
原发性混合瘤病程较短,肿瘤发展迅速。如稳定较长时间的良性肿瘤,短期内迅速生长,应考虑混合瘤恶变,常伴有局部疼痛、张口受限及面瘫等症状。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质硬不活动,边界不清,局部淋巴结可肿大。

诊断
涏腺内短期内迅速生长的肿块,呈现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时,即应考虑本病确诊需行病检。

治疗
广泛性手术切除为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