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外系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2受体,产生的与之相关的运动系统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具有剂量依赖性。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在大剂量使用时最容易发生,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和喹硫平发生率最低,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和氨磺必利在高剂量时发生率增加。锥体外系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与药物品种、服药剂量、治疗进程、年龄和个体差异相关。

锥体外系副反应包括:急性锥体外系症状,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或数天,主要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和类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锥体外系症状,一般发生在用药数月或数年之后,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静坐不能、慢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同种类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在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和预后方面均有差异。其病理生理假说包括:D2受体阻滞、DA受体亚型相互作用、D2受体占据率、5–羟色胺和D2受体阻断比值、D2快速解离学说、各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酶遗传多态性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