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

使用流产药物而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

任何原因最终通过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包括不全流产、继续妊娠、流产出血或患者在服药期间要求终止妊娠均为药物流产失败。常用药物有米非司酮、前列腺素、天花粉结晶蛋白、丙酸睾酮等,其中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是最常用的抗孕药物。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 PGs)是人体内的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酸,存在于许多组织及器官细胞内。20世纪70年代初前列腺素应用于抗早孕,取得了一定的流产效果。以后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合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前列腺素类似物,逐步提高了流产效果。1990年米索前列醇上市,为E类前列腺素,是唯一一种新型的口服制剂,对子宫平滑肌及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软化宫颈组织,性能稳定,不需冷藏,使用方便,其胃肠道副反应比F类前列腺素小。单用米索前列醇作为抗早孕药物,成功率可达90%左右。20世纪80年代初由法国Roussel Uclaf公司首先合成抗孕激素制剂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RU486)。米非司酮由于其结构的特点,与孕激素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与孕酮受体的结合力是孕酮的5倍。米非司酮竞争性的结合孕酮受体,阻断孕酮,使其失去生理活性,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导致胚胎发育停止剥离而流产。

1987年在中国首先使用米非司酮600毫克配伍前列腺素用于孕≤49日的妊娠,完全流产率为86.6%。1991年中国Ⅲ期临床试验4493例一次使用200毫克米非司酮或25毫克、50毫克多次小剂量口服,总量150毫克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完全流产率达到了88.6%和92%,流产成功率与一次口服米非司酮600毫克相似。小剂量多次口服米非司酮不但减少了药物用量,而且降低了副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上市,由于米索前列醇为口服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不需要冷藏等优点,很快广泛应用于临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完全流产率在90%以上。米索前列醇不但可以口服,还可以阴道应用。其阴道应用半衰期长,作用持久和缓慢,流产效果优于口服应用,尤其适用于孕月较大的妊娠。2012年中国11家临床中心629例受试者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流产成功率达90.7%。有报道将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孕20周以内的妊娠,与利凡诺引产比较,两种方法引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别,认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妊娠虽具有损伤小、痛苦轻、不需要手术、精神负担小等的优点,但流产过程长、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和出血多的问题尚未解决。实践证明按常规操作的负压吸引流产术也是一种安全、成功率高、经济、简便的终止早孕方法,因此药物流产不能完全替代负压吸引流产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