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进行性的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又称震颤麻痹。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基因易感性(如Parkin、α-synuclein、DJ-1、PINK1、Nurr1等基因突变)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在环境因素及衰老的共同作用下,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蛋白酶体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钙稳态失衡、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导致发病。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90%为散发。

病理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残留的神经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造成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约55岁。

运动症状
①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频率为4~6赫兹,呈“搓丸样”动作。
②肌强直: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可表现出屈曲体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
③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起床翻身困难。瞬目减少,面容呆板,酷似“面具脸”“小字征”。
④姿势平衡障碍:行走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前冲步态,冻结步态,易向前跌倒。

非运动症状
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而且有的可先于运动症状而发生。
①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常有肢体麻木、疼痛。
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油脂面)等。疾病后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胃肠运动功能减退。
③精神障碍:近半数患者伴有抑郁,并常伴焦虑。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以及幻觉。
④睡眠障碍:包括不安腿综合征和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诊断

主要依据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
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②需要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及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③青年起病的帕金森需要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鉴别。
④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包括脑血管、重金属中毒、药物源性、感染等因素。
⑤提示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线索:早期出现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幻觉,小脑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严重的垂直性眼球活动障碍和水平活动障碍,肢体失用,皮层复合感觉的缺失等。

治疗

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选择策略
早发型患者,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如下治疗方案:
①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吡贝地尔和罗匹尼罗等。
②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
③金刚烷胺。
④复方左旋多巴,如美多芭、息宁。
⑤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如达灵复(Stalevo)。

晚发型,或伴智能减退的患者:一般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随症状加重、疗效减退时可添加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治疗。抗胆碱能药尽可能不用,尤其对老年男性患者,有较多副作用。

对于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疗效欠佳时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药物选择策略
对于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等已经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当及时添加复方左旋多巴的治疗。中晚期患者若症状控制不佳,可以适当增加复方左旋多巴、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的剂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