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

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通常认为MSA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两条途径:①原发性少突胶质细胞病变假说,即先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阳性包涵体为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变性,导致神经元髓鞘变性脱失,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②神经元本身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造成神经元变性死亡。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病理

病变主要累及纹状体-黑质系统、橄榄-脑桥-小脑系统和脊髓的中间内、外侧细胞柱和Onuf核,病理学标志是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核心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

临床表现

发病高峰多见于50~60岁,男性发病率稍高。缓慢起病,逐渐进展。首发症状多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三组症状,根据首发症状和突出症状不同,可分为MSA-P和MSA-C两种亚型。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往往是首发症状,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无汗、便秘、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瞳孔改变等自主神经受累症状。斑纹和手凉有特征性。

帕金森综合征
是MSA-P亚型的突出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伴肌强直和震颤,双侧同时受累,但轻重不同,多数对左旋-多巴(L-dopa)治疗反应不佳。

小脑性共济失调
是MSA-C亚型的突出症状,表现为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以下肢的表现突出,伴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

其他
还可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吞咽困难、发声障碍、睡眠障碍、肌肉萎缩、眼肌麻痹等,手和面部刺激敏感的肌阵挛是MSA的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锥体束征。

诊断

根据成年期缓慢起病、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及体征,应考虑本病。临床诊断可参照2008年修订的Gilman诊断标准。

很可能的MSA
成年起病(>30岁)、散发、进行性发展,同时具有以下表现。
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失禁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站立3分钟内血压较平卧时下降≥30/15毫米汞柱)。
②下列两项之一: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伴强直、震颤或姿势反射障碍);小脑功能障碍:步态共济失调,伴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动障碍。

可能的MSA
成年起病(>30岁)、散发、进行性发展,同时具有以下表现。

具有下列两项之一: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伴强直、震颤或姿势反射障碍);小脑功能障碍(步态共济失调,伴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动障碍)。

具有至少1项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无其他原因解释的尿急、尿频或膀胱排空障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但未达很可能MSA标准)。

具有下列至少一项表现。
①可能的MSA-P或MSA-C:巴氏征阳性,伴腱反射亢进;喘鸣。
②可能的MSA-P:进展迅速的帕金森综合征;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运动症状之后3年内出现姿势反射障碍;步态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动障碍;运动症状之后5年内出现吞咽困难;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壳核、小脑桥脑脚、桥脑或小脑萎缩;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FDG-PET)显示壳核、脑干或小脑低代谢。
③可能的MSA-C: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和强直);MRI显示壳核、小脑桥脑脚、桥脑萎缩;FDG-PET显示壳核低代谢。
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或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显示黑质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能纤维失神经改变。

支持和不支持MSA诊断的特征
支持特征:
①口面部的肌张力障碍;
②比例失调的颈项前屈;
③躯干前屈(严重的脊柱前屈)和/或比萨综合征(Pisa syndrome,严重的脊柱侧弯);
④手或脚的挛缩;
⑤喘息样呼吸;
⑥严重的发音困难;
⑦严重的构音障碍;
⑧出现打呼噜或者打呼噜加重;
⑨手脚冰凉;
⑩病理性的强哭或强笑;
⑪急动、肌阵挛性姿势性/动作性震颤。

不支持特征:
①具有代表性的搓丸样震颤;
②其他显著的神经疾病;
③药物引起的幻觉;
④75岁后发病;
⑤共济失调或帕金森病家族史;
⑥痴呆;
⑦提示多发性硬化的脑白质异常。

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