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

能与细胞核成分发生反应的一组抗体。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脱氧核糖核酸(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核糖核酸(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征(S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在类风湿病患者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90%),故ANA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已发现75%类风湿病患者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分类

抗核抗体的分类,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抗核抗体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DNA)和抗单链DNA(ssDNA)抗体之分。抗双链DNA抗体与S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抗单链DNA抗体则与抗双链DNA不同,可在多种疾病出现,包括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故在临床上无实用价值。而抗双链DNA抗体被认为是红斑狼疮(SLE)所特有。

抗DNA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一些SLE患者,DNA大分子存在于循环中或黏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这些循环或器官原位抗原型DNA均可与循环自身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在一些器官如肾、肺和脑组织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导致组织损伤。

抗可提取的核抗原
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体。此抗体原经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抗ENA抗体型染色多呈斑点型。此类抗原当前分为九种,故产生九种相应抗体。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亦称抗RNP抗体。抗原来源与SM相同。它对去氧核糖核酸酶不敏感,但对核糖核酸酶、胰酶敏感。1972年将其作为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以后发现本抗体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出现,不具备对某个病的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抗核RNP抗体见于近32%的SLE患者,几乎见于所有MCTD患者。

抗SM抗体:SM系一患者Smith的简称。1966年Tan&Kunkel首先在患者Smith体中发现。抗原来源于小牛、兔胸腺、人脾等组织的一种酸性糖蛋白。抗SM抗体可见于1/3或以上的SLE患者,不出现于其他疾病中,对SLE诊断有特异性,成为很有价值的SLE诊断标志,但无此抗体不能排除诊断。

抗SS-A抗体:系在发现Sjogren氏综合征(SS)的“A”抗原后而命名,主要见于SS。本抗原可以从人、牛、猪脾中提取。它除存在核内外,也存在于细胞浆内。对胰酶敏感,对核糖核酸酶抵抗,能耐热(56℃)。

抗Ha抗体:抗Ha抗体可与小牛胸腺可溶性核提取物(以及小牛和鼠的肝提取物)起反应。见于SS患者,亦称之为SS-B抗体。应用沉淀素反应,补体结合以及荧光技术检测。多数人认为13%SLE及33%SS患者有抗Ha沉淀性抗体。

抗PM-1抗体:系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系小牛胸腺核提取物,有人暂称之为PM-1。最初有人应用补体结合抑制试验,确定该抗体特性,在皮肌类患者中发现PM-1抗体。有人测定在多发性肌类患者阳性率13.6%,皮肌类(DM)20%,系统性硬化并肌炎25%,SLE并肌炎偶有阳性,在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对肌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抗MA1抗体:为发现抗核酸蛋白抗原的抗体,称之为抗MA1抗体。该抗体只出现于某些严重的SLE患者中。

抗Scl-70抗体: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70000,故名。抗原为碱性非组蛋白,北京协和医院对系统性硬化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得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0%。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抗Jo-1抗体:因患者而命名。国外报道在多发性肌炎(PM)患者阳性率为30%~50%,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肌炎则达60%,而在皮肌炎(DM)患者则低于10%,在其他疾病均阴性。

抗Ku抗体:因患者命名,报道本抗体多见于合并有肌炎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阳性率达55%。

总之,抗PM-1,抗Jo-1,抗Ku都与肌炎有关。

抗核抗体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含有稍高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是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成DNA一组蛋白。组蛋白抗体见于药物诱发的SLE。报道用免疫荧光三步法测23例药物致狼疮阳性率为96%,12例SLE中42%阳性。北京协和医院以同样方法检测488例服用异烟肼,68例服用苯妥英钠,40例服用复降片(内含肼苯哒嗪),都在服用6个月以上者和另133例服他巴唑3个月以上者,无1例查到本抗体。这种差异可能与中国服用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的患者较少之故,也不能除外人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
其抗原为紧附于染色体着丝点的DNA蛋白质。因此需要选择分裂相活跃的细胞作为底物,这种细胞的着丝点较易被暴露。多选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其优点是核大,分裂相多。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CREST综合征(即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达90%以上,称之为CREST的标记抗体。根据协和医院观察测定结果,中国系统性硬化绝大部分是弥散型,CREST型极少见;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硬化为20%,CREST型38%,弥散型10%,说明它不一定是CREST型的标记抗体。

抗核抗体抗核仁抗体
抗核仁抗体是一组对核仁不同RNA成分的抗体。由于成分(4-6sRNA)不同,因此构成斑块、斑点、均质等不同图形。本核体在以HEP-2细胞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明显。协和医院免疫组的阳性率是PSS38.5%、SLE6.1%、RA15.3%(阳性者都合并有指端硬化)、SS8.6%、PM/DM10.0%、雷诺现象25%,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人均阴性。抗核仁抗体不仅在PSS最多见,且滴度亦高,故它对PSS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抗核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常将抗核抗体的检测作为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初筛试验。

抗核抗体临床意义

SLE:约99%(86%~100%)的活动期SLE患者ANA阳性,其滴度也常为1:80,但它的特异性差。对于未经治疗的疑似患者,多次检查抗核抗体,若结果阴性,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ANA阳性本身不能确诊任何疾病,但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ANA阴性几乎可除外SLE的诊断。但应注意有5%的SLE患者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因为测定ANA通常用鼠肝或鼠肾做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SSA、SSB、Jo-1、rRNP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可加做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的方法进行检测。

抗核抗体阳性意义

ANA为一系列抗细胞核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一般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根据核荧光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周边型(M型):核周边的荧光增强呈环状。M型的ANA主要有抗双链DNA抗体组成,故高滴度的M型ANA几乎仅见于SLE,因此有助于SLE的诊断。
②均质型(H型):整个细胞核呈一片模糊而均匀的荧光。H型的ANA主要有抗脱氧核蛋白抗体组成。高滴度的H型ANA主要见于SLE,而低滴度H型ANA偶可见于药物性狼疮,JRA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斑点型(S型):核内荧光呈颗粒状。是有抗Sm抗体,抗SSB/La抗体、抗Scl-70抗体等多种抗体组成。因此S型ANA可见于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硬皮病(PSS)、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PM或DM)等自身免疫病。

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由于ANA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故测定方法繁多。ANA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印迹技术等。

免疫荧光法
检测血清总ANA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免疫组化法。多用小鼠肝切片或印片作为细胞核基质,结果比较稳定可靠,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的细胞核有荧光着色为阳性反应。如将患者血清先进行不同比例的稀释,可以做大致的定量试验,在1:80稀释仍然虽阳性时,对SLE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在油镜下观察结果,可以将ANA阳性的荧光现象分成四种主要的荧光核型,核型的确定对临床诊断有进一步的参考价值。
①周边型:表示抗DNA抗体存在;
②均质型:表示有抗DNP抗体;
③斑点(颗粒)型:多为抗ENA抗体;
④核仁型:多为抗核小体抗体。
SLE患者常出现周边型、匀质型或混合型。斑点型多见于混合结缔组织病;而硬皮病多为核仁型;周边型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

有人用锥虫或血鞭毛虫(例如绿蝇短膜虫试验)作基质测定抗dsDNA抗体,因为这些血寄生虫的动基体内含大量的纯dsNDA,无其他抗原干扰;在阳性结果时,可见鞭毛一端的动基体显示清晰的荧光。因此该试验用于测定抗dsDNA抗体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优点。另外,短膜虫对人畜无害,可以人工养殖,来源方便,值得推广。

ELISA
临床上主要是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其重复性及敏感性均较对流免疫电泳及双扩散为高。已有试剂盒供应。

免疫印迹
先将混合抗原作凝胶电泳,分离开不同的区带,然将这些带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最后用酸标抗体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由于该试验不需纯化的单个抗原,可在同一固相上作多项分析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故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如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及SS-B抗体等。

另外,还可用传统的琼脂双向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法、间接血凝法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