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纤维瘤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临床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可引起多种肿瘤(如错构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特点。临床以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征,可伴有骨骼、内分泌腺或其他脏器的先天性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目前最常见的两种神经纤维瘤病是Ⅰ型(NFⅠ)和Ⅱ型(NFⅡ)。

发病机制及病理:NFⅠ致病基因为神经纤维素蛋白,NFⅡ致病基因为merlin。此两个基因的产物均是肿瘤抑制因子,当基因出现易位、缺失、重排后,导致来源的神经嵴细胞成分及皮肤和神经的细胞在多个部位过度增殖,黑色素细胞功能异常而致病。NFⅠ好发于周围神经远端、脊神经根,尤其是马尾;脑神经多见于听神经、视神经和三叉神经。脊髓内肿瘤包括室管膜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脑胶质细胞瘤为颅内的最常见肿瘤。2%~5%肿瘤可有恶变,在外周形成肉瘤,在中枢形成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NFⅡ多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和多发性脑膜瘤,瘤细胞排列松散,巨核细胞常见。

90%的病例是NFⅠ型,发病以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虹膜Lish结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症状。皮肤牛奶咖啡斑具有诊断特异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大多出生时已有,好发于躯干非暴露部位,形状大小不一,不凸于皮面。部分患者可见腋窝和腹股沟雀斑样色素沉着。神经纤维瘤多分布于躯干及四肢皮下,随年龄而增大,主要沿神经纤维分布,可伴有畸形、智力低下、反应迟钝、皮肤瘙痒等。皮肤或皮下肿瘤,周围神经或神经根肿瘤、颅内肿瘤或椎管内肿瘤常见。裂隙灯下,虹膜粟粒状橙黄色圆形小结节样错构瘤(Lisch结节)是NFⅠ特征性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大部分为胶质瘤,且局限在视觉通路上,视神经瘤最常见症状是单侧难以纠正的视觉丧失。其他系统损害见于先天性骨发育异常,肿瘤压迫致骨骼改变,并可出现高血压或合并脑血管损害(如脑血管扩张、狭窄、动脉瘤等)。双侧听神经瘤是NFⅡ的主要特征,患者出现听力丧失、耳鸣,皮肤症状没有或很少,可合并脑脊膜瘤、神经鞘瘤或青少年后囊下晶状体混浊。

尚无特殊治疗,医学治疗主要集中在遗传咨询及对可治疗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听神经瘤、视神经瘤等引起疼痛、压迫症状或妨碍美观、影响功能或疑有恶变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病的基因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大部分NFⅠ患者可存活相当长时间,合并高血压、脊髓损害或肿瘤恶变时,预后不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