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由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终末支气管炎症。

许多呼吸道病毒都与细支气管炎发病有关,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多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不同地区,这些病原体所占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某些病例,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曲霉菌,甚至结核菌感染均可导致影像学细支气管炎样改变。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其中以3~6个月患儿最为常见。细支气管炎可散发或流行,流行多发生在冬、春季,在1~3月为发病高峰。含病毒的鼻咽分泌物通过污染的手而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常先侵犯上呼吸道而后延及下呼吸道。

临床表现

患儿最初有轻度感冒症状,2~3天后出现阵发性干咳和喘憋。少数有紫绀、呼吸增快和心率增快。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可出现高热。体格检查可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肺部弥漫的哮鸣音。呼吸困难的程度常反映病情轻重,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本病病程为1~2周,经治疗后大多迅速恢复正常。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加。X射线胸片可见肺过度充气,有时也可见斑片状阴影,指示肺不张或支气管肺炎。确诊有赖于鼻咽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影像学改变

细支气管炎性病变引起的影像学改变,在X线胸片无特异,但CT表现主要包括直接征象(细支气管扩张、树芽征和小叶中心阴影)和间接征象(气体滞留和马赛克征)。细支气管扩张征表现为细支气管病变导致管壁增厚(>0.2毫米)和管腔扩张所致,在HRCT肺部图像中显示为胸膜或叶间膜下5~10毫米范围内出现的环形或细管状结构;树芽征为细支气管病变导致分泌物或其他物质填充细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致,在HRCT肺部图像中显示为胸膜或叶间胸膜下出现的树芽分支状高密度结构;小叶中心结节为细支气管病变导致管腔堵塞或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所致。

气体滞留征为细支气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后,呼气时肺泡内气体排出受阻,滞留于肺泡内所致,在HRCT肺部图像中显示为呼气相局部肺组织密度相对减低,体积变化不明显,肺纹理较稀疏;马赛克征为多发细支气管病变导致肺充气和血流灌注不均匀,在HRCT肺部图像中显示为肺野透亮度不均匀,高低相间,类似马赛克表现。

治疗

本病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湿润空气、吸氧、纠正脱水以及给予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喘息症状。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缓解严重喘息有用。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但病情严重,不能排除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应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