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以气腔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DIP的概念是由A.A.列堡(A.A.Liebow)在1965年首次提出,当时认为肺泡腔内聚集的大细胞是脱落的上皮细胞,故命名为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后来的研究证实肺泡腔内聚集的细胞是巨噬细胞,但由于长期习惯用此命名,故一直沿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据报道有近90%的DIP与吸烟相关。也有报道提示DIP还与其他暴露和疾病相关,包括吸入大麻;暴露于铜、铍粉尘;接触灭火剂和柴油烟雾;服用西罗莫司、呋喃妥因、柳氮磺胺吡啶;硬皮病和类风湿关节炎;DIP肺移植后复发。

病理表现

DIP主要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肺泡腔内弥漫均一分布的巨噬细胞。肺泡结构完整,巨噬细胞内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含浅棕色色素颗粒,常伴有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

临床表现

DIP主要发病年龄为40~60岁,以男性患者为主。与吸烟及其他暴露具有显著相关性。有少数儿童病例报道,可能与遗传突变相关。

症状: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其次为咳嗽,伴或不伴有咳痰,咯血非常罕见。

体征:听诊可闻及双下肺爆裂音,部分患者可有杵状指。

辅助检查

血常规:无特殊诊断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

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障碍。

胸部X线检查:无特异性,可有双下肺为主的磨玻璃影、网状影。部分患者可无异常表现。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DIP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表现为双下肺为主弥漫均匀分布的磨玻璃影,可有不规则网格影,不伴有蜂窝影,可见散在囊状改变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各类细胞均可增多,以肺泡巨噬细胞增多为主。BALF中见大量吞噬棕色颗粒的巨噬细胞可协助DIP诊断。

诊断

有慢性呼吸困难、干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HRCT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的吸烟患者,需考虑DIP诊断。DIP的诊断需综合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诊断,其中病理诊断至关重要,以外科肺活检标本为宜,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标本过小,不能诊断DIP,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标本对DIP的诊断价值仍在探索中。

治疗及预后

戒烟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若为特定职业暴露相关DIP,需避免暴露接触。缺乏糖皮质激素治疗DIP的数据,但未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病情恶化,故对肺功能明显受损或疾病进展的患者推荐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泼尼松0.5~1毫克/千克的剂量起始,治疗后基于对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影像学改变的评价,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尝试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进行治疗,但其疗效尚有争议。对于进行性进展的DIP患者需考虑肺移植。

DIP预后良好,10年存活率在70%~88%。DIP死亡率在6%~28%。尽管有自发改善的报道,但若不进行治疗,2/3的患者会出现进展。部分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仍出现进行性进展。DIP患者继续吸烟与预后较差有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