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因血中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常见于肝、胆和胰疾病,如肝炎、胆石症和胰腺癌。

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可分为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种。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实质的疾病引起,常见于传染性肝炎。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增高,以前者为主。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0微摩尔/升(10毫克/分升)。尿中可出现胆红素及尿胆素原。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超过170~510微摩尔/升(10~30毫克/分升)。尿中出现胆红素,尿胆素原减少。肝外胆汁淤积(旧称梗阻性黄疸)由胆管梗阻所致,常见于胆石症、胆管癌或胰腺癌。完全的梗阻性黄疸时,大便呈陶土色。

溶血性黄疸:由红细胞破坏增多所致,血中增加的主要是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量一般不超过83.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尿中尿胆素原增加,而无胆红素。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产生障碍[见于吉尔伯特(Gilbert)综合征、克里格勒-纳贾尔(Crigler Najjar)综合征],以及胆小管、毛细胆管排泄产生障碍(杜宾-强森综合征、罗托综合征)。临床上少见,大多发病于小儿和青年期,有家族史,除极少数外,多数健康情况良好。

诊断

病史
肝炎患者在发生黄疸以前,常有发热、无力、食欲不振等表现;出现黄疸后,尿色加深。胆石症患者常同时有发热及右上腹疼痛。胰胆系统肿瘤所致黄疸多持续较长时间,黄疸逐渐加深,并有腹痛、消瘦、瘙痒、发热等。注意患者近期用药史,药物性肝损害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黄疸。

体格检查
黄疸一般先在巩膜、后在皮肤出现,有时肉眼不能判断,需查血清胆红素。注意有无蜘蛛痣、下肢浮肿、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腹部肿块、腹水等。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网状红细胞。
②尿常规:尿色是否加深,查胆红素、尿胆素原和尿胆素。
③血生化测定:胆红素和氨基转移酶在肝炎、胆石症、肿瘤等情况下均可增高。胆汁淤积性黄疸胆红素升高外,伴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球蛋白或γ-球蛋白含量增加,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和甲胎蛋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胆管扩张及胆石,区分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肝内还是肝外原因所致。亦可观察胰腺及胆囊肿大。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较好地判断是肝内还是肝外团块性损害。对胰腺肿瘤的判断和肝内转移的显示有其优越之处。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I):对胆道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清楚地显示胆道系统。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细针吸引细胞学检查:前者用以判断肝实质病变。后者可在B型超声、超声内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引导下经皮穿刺吸引肝、胆、胰等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壶腹区进行肉眼观察或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显示胰管、胆管和胆囊。可区别肝内或肝外梗阻及其部位形态。还可做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气囊扩张狭窄胆管、放置鼻胆管引流、内支架等治疗措施。

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肝脏及胆囊,对少部分诊断十分困难的病例仍可选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