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

腹部放射治疗所致的肠道损伤和炎症。

受照射范围影响,此病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多于照射后短时间内起病,后者多发生于放疗结束3个月以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放射治疗后是否发生损伤主要取决于辐射剂量。肠道损伤表现为肠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 血管损伤可造成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炎和肠道缺血。损伤严重者可引起肠腔狭窄、肠瘘和肠穿孔。

临床表现

症状
与病变部位相关。小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腹泻;结肠炎以腹泻、便血为主;直肠炎可有里急后重、大便失禁、肛门疼痛、排便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瘘和肠穿孔表现。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可阳性。消化道造影和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检查有助于发现肠腔狭窄和肠瘘。内镜检查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范围,急性期表现为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后期可见纤维化和肠腔狭窄。簇状毛细血管扩张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特异性表现。

诊断

依据包括:
①既往有放射治疗史。
②有相应胃肠道症状。
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内镜等检查符合放射性肠炎特点。④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疾病。

治疗

急性者主要为对症治疗,多数在3个月内自愈。慢性者尚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尽量应用肠内营养,不能进食者应予肠外营养。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可给予抗生素。硫糖铝、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口服或灌肠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可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显著肠出血者可在内镜下止血。肠梗阻、肠瘘和严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

预防

合理选择放疗剂量和放射范围,有助于减少此病发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