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

以呕吐和/或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包括:
①感染因素。摄入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食物和(或)水源。病毒主要包括杯状病毒、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有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葡萄球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等。
②非感染因素。摄入被某些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或水源。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腹痛。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或更多,多为水样便,可含少量黏液,偶为血便。可伴发热、寒战和头痛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而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一般病程持续1~6天,多数为自限性。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发现病原微生物。

诊断

根据摄食不洁食物史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病原学诊断则依赖于粪便和呕吐物培养。

治疗

包括:
①一般治疗。症状严重者应适当卧床休息,呕吐、腹痛者应暂时禁食,并适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能口服者可适当口服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严重者或不能口服者需静脉补液。
③对症处理。腹泻明显者,可适当应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和微生态制剂;腹痛明显者,可给予解痉剂;呕吐剧烈者,可用昂丹司琼等。
④抗生素,提示细菌感染者(有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或粪便有显著白细胞),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首选喹诺酮类药物。

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变质或未经煮熟的肉类、禽蛋等食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