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

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致营养物质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简称MAS。

消化和吸收在生理学上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在临床上,吸收不良一词用于这两个过程中的一个或两个过程异常。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后,主要在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内除各种小肠酶参与消化外,还有胰腺产生的胰酶和肝脏产生的胆汁参与消化。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的吸收发生在小肠,吸收有3个过程:肠腔内刷状缘处理、吸收入肠黏膜和转运至血液循环。因此,小肠、胰腺和肝胆疾病可影响消化,小肠疾病可影响吸收。消化是吸收的前提,吸收不良可影响消化,这些器官疾病病变广泛和(或)严重均可导致吸收不良。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小肠广泛病变(如麦胶性肠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惠普尔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或切除、乳糖不耐受和慢性胰腺炎等。

临床表现

程度较轻或早期者多无症状。主要表现为:
①慢性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可为水样便或脂肪泻,后者粪便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可有恶臭。可伴有腹胀和腹痛。
②营养不良。乏力、体重减轻、水肿和贫血。
③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钙和维生素D缺乏可致手足搐搦、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维生素K缺乏可致出血倾向;维生素B缺乏可致舌炎、口角炎。

诊断

存在广泛累及小肠的疾病或有小肠广泛切除、慢性胰腺炎等病史者出现慢性腹泻时应考虑吸收不良可能。慢性非炎症性腹泻伴营养不良者均应怀疑吸收不良可能。脂肪泻对吸收不良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仅见于部分患者。有多种能证实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试验(如粪便脂肪定量试验),可酌情选择。吸收不良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可结合病史,通过影像学、内镜和病理等检查明确。

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
①停用不耐受食物。乳糖不耐受者停用含乳类食品,麦胶性肠病停用面食。
②抗生素治疗。适用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惠普尔(Whipple)病。
③替代治疗。乳糖酶缺乏者补充乳糖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补充胰酶。

营养治疗包括:
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②肠内营养。选用要素饮食(已消化或半消化食物)。
③肠外营养。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很差或肠内营养不能摄入足量营养物质者。
④对症治疗。贫血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铁剂,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可输注白蛋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