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角度对全身动脉的硬化程度进行的定量测定。反映人大动脉弹性及功能的指标之一。动脉僵硬度升高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年龄是血管结构重塑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管细胞外基质重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机体代谢改变等因素均会对血管硬化产生复杂的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动脉内层弹力纤维发生退变、断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内膜变厚、变硬,引起动脉僵硬度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血管壁外向扩张和管壁增厚并存,导致血管总面积和管壁面积增大。硬化的血管对心脏射血的缓冲能力下降,导致收缩压逐渐升高,因此高血压是血管老化的临床表现。而长期的高血压又会损伤血管内皮的结构与功能,加速血管的老化,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血管病变作为导致严重心脏、大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异常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对于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预防极为重要。临床上动脉僵硬度的检查有助于评估动脉硬化的进展,使医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上述人群的监测、健康教育和及时的药物治疗,最终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动脉硬化检测方法经历了由复杂到简单、由粗放到更为准确的过程。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检测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脉压是临床应用最早、最普遍、最简易的评估指标。其他检测指标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射波增强指数。
测量PWV简单无创,应用最为广泛,但因受测量时血压的影响,并不理想,特别是有血压变化时。CAVI反映了主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作为整体的大动脉硬化度,理论上不受血压的影响。CAVI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动脉硬化诊断和评价技术变得更为简便、准确、有效,且易于普及,具有操作简便、良好的再现性以及无血压依存性等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