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角化症

由于长期日光暴晒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又称光化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

病理及分型

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可分为五型:
①肥厚型。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并混杂有角化不全区域。有的区域表皮增生,有的区域表皮萎缩。增生区表皮细胞排列紊乱,少数细胞有异型性,细胞核大,染色深。基底层细胞核密集、深染。增生的表皮细胞可形成分支的表皮脚伸到真皮上部,但基底膜完整。偶可见表皮浅层有细胞内水肿,颗粒层增厚,含有大的不规形角质透明颗粒。
②萎缩型。表皮萎缩,角化过度较轻。异型细胞主要见于基底层,核大而深染,可形成管状或芽状结构伸向真皮。
③皮肤原位癌样。表现与皮肤原位癌相似,但不累及末端毛囊或末端汗管。
④棘突松解型。基底层上可见类似于毛囊角化病的裂隙或腔隙,其中可见棘突松解的角化不良细胞,异型细胞可向真皮内做导管样增生或围绕毛囊和小汗腺导管。
⑤色素型。基底层色素增加,有时不典型角朊细胞内充满色素或色素阻滞,真皮浅层见较多嗜色素细胞。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长期的日光照射,尤其是紫外线照射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长期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和RNA中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而导致细胞变异。日光、紫外线、放射性热能以及沥青或煤及其提炼物均可诱发该病,但患者的易感性起决定性作用。白种人易患该病,白化病患者、秃顶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发病率亦较高。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耳郭、手背等。男性患者皮损可发生于秃发处、耳郭和下唇。女性多见于前臂伸侧。皮损为局限性,边界鲜明,为黄豆至指甲盖大的扁平丘疹或斑块,可略高出皮面,但无明显高起边缘。近肤色或淡红黄色、褐色、黑褐色,单发或多发。表面干燥、角化明显,有时有疣状增殖。有较黏着的鳞屑,不易剥离,强行剥离易出血,引起疼痛和压痛,其下为凹凸不平的湿润面。病程慢,无自觉症状。皮损周围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如角化严重时常常发展为皮角。若损害增大,显著高出皮面,呈疣状或结节状,甚或破溃,则常为癌变。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上发生于老年人的皮肤暴露部位的扁平丘疹、斑片以及组织病理改变即可确诊。但需注意与盘状红斑狼疮、脂溢性角化病相鉴别。盘状红斑狼疮有扩张的毛囊孔及毛囊角栓形成,并且有萎缩,皮肤好发颜面部,尤其是两颊及鼻部,呈蝶状分布。脂溢性角化病的表面有油脂性鳞屑,质软,表面光滑,无质硬的角质层,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表皮内有表皮囊肿形成。

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人及不同临床特征,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的,可采用全身治疗,可口服B-顺维A酸或芳香维A酸依曲替酯,0.5~1.0毫克/千克/日。对于较小的皮损可用5%5-氟尿嘧啶软膏涂抹,每日2~3次,或10.5%维A酸软膏,或二者一起涂抹。临床多采用激光、电灼、液氮冷冻等物理疗法。对怀疑有癌变或已有癌变的皮损可用手术切除,也可采用X射线照射治疗或中药水晶膏涂擦。

预防

因其发生与日光照射密切相关,所以户外工作者外出时最好在日光暴露部皮肤上擦防晒剂,或者外出时打伞、戴遮阳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